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之烽火漫天 > 第十八章 中正密电(3/4)

第十八章 中正密电(3/4)(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进来!”张治中提起声音说道。

门打开了,门外边站的是酆悌。

“委员长发电报阿里了,你看看。”张治中抬起手示意酆悌过来,同时把电报交给了后者。

酆悌拿起电报扫了几眼,说道:“城里已经安排好了,什么时候点火,就等主席您点头示意了。”

沉默,绝对的沉默!

张治中打开了电报呈阅卷,只见那电报上写着:“限一时到,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必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

“事情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张治中轻轻闭上了眼睛,内心之中充满了绝望与压力,电报已被他牢牢攥在了手中。

张治中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对秘书说道:“去,把酆司令请来。”

等到秘书离开了他的办公室之后,张治中再次跌坐在了椅子上,这一次,他感觉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

“焦土抗战”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桂系头子李宗仁提出来的——

半晌,张治中像是突然回过神一般,说道:“哦,该行动的时候,我会派人在城中先点燃一处,然后你们以此为信号,在城中放……放……”

不知道为什么,张治中发现自己始终没有办法说出那个“火”字。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兵不敌日军的坚船利炮,且战且退,留下了一座座城市,为日军提供了物资保障。李宗仁有鉴于此,发表了《焦土抗战论》等多篇文章。

在这些发表的文章中,李宗仁他提出“举国一致,痛下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国为焦土,以与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战”。

按照李宗仁的构想,是日军进入城郊三十公里范围以内时,烧毁城中一切无法带走的物资,使日军无法在途中获得补给,同时变相地拉长日军的补给线,造成其首尾无法呼应的局面。

“焦土抗战”是一种积极对敌、宁折不弯的精神,是战士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时最壮烈的选择,但这个计划到了蒋介石的嘴里,却变成了另一种味道。张治中甚至认为蒋介石只是想防火烧城而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张治中的思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