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阙 > 第423章 加大力度

第423章 加大力度(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甄快拱手:“下吏正是千乘郡人。”

果然是齐地,难怪脑子更灵活些,齐人是不耻言利的,而也是巧了,这又是个信奉管子之法的。

管仲在齐国的经济改革,具体到商业上,就是对内刺激经济发展,对外降低关税。国内渔、盐过关隘只登记不征税,出口商品实行单一税制。对于来齐国做生意的外邦商人,更是大开国门,甚至还建有专门招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提供饭食,带动国内消费。从此“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商业大兴,齐地富裕至今。

敦煌太守快的建议是,如今西域已归属大汉,沿途无警,连若羌人、小月氏这种匪盗都从良了。敦煌已经不再是随时可能有战争降临的边塞,而是通道驿路,是时候转变思路,将安全起家,置于塞外的市场挪到敦煌城了。

“如此一来,不但玉门、阳关可收取关税,必使西域之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通于长安!”

下面罗列了一通数据,来说明敦煌接待汉、胡使团之频繁,已经到了相望于道的程度,而接待这些吏卒使者时,各置所除了米、粟、麦等日常饭食外,还必须要有酒肉,然后收一笔平价的钱帛。

比如某年某月,悬泉置接待了一位前往西域屯田的中都护丞以下吏士31人,妻子和私从者208人,总共239人。路过吃两顿饭,用去粺米、糲米、肉类、蔬菜瓜果、酱、盐等若干。这是内宾,没有酒,只用了八斤肉。但这笔消费仍不算小,共4200钱。

而若是外宾,就得稍微贵点了,最后算了笔账,去年接待使者官吏之费虽多,然亦于敦煌有所裨益,收益三倍于赋税!

可不是么,敦煌全郡经过多年来连续不断的移民,仍只有一万户,三万余口,因是边塞,还经常免了赋税,根本收不上来。

但支出却极大,敦煌太守要管理敦煌六县的日常行政、领导玉门等四个都尉驻防南北六百多公里的漫长边界,把守阳关、玉门关的边关要地,还得负责修缮丝路,维持置所运行,花销不少。

甄快估计,若能开放玉门关,让胡商到敦煌做生意,一来能省下将中原丝帛大老远运到塞外的成本,二来又可使敦煌繁荣,每年上计能多出三到五倍。

任弘只暗暗感慨:“孝武遗风尚存,看来桑弘羊、东郭咸阳等言利之臣,并没有就此绝迹啊。”

于是敦煌的主要财源,一是中央拨款,二是靠捞路过汉胡使团的油水。

而敦煌太守甄快以为,如今大汉置丝市于玉门之外榆树泉贸易的办法,实在是坐视金山于外而不取!

“管子相齐,关市几而不征,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任弘读到一半,抬起头看看着甄快:

“听甄太守口音,莫非是齐地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