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步步生莲 > 第031章 未雨绸缪

第031章 未雨绸缪(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匡胤指着杨浩,吃惊地道:“杨卿,这……这这……你的腿……怎么了?”

杨浩一脸悲戚地道:“陛下,臣奉皇命,出使契丹。适逢德王耶律三明谋反,谋害禁卫将领,为臣所见。为防消息泄漏,耶律三明将臣囚禁于秘室之中,为探我宋国机密,每日毒打拷问,致使臣腿上受伤,因无药石及时施救,结果……这条腿……再也无法复原了。”

赵匡胤听了不禁动容道:“爱卿为国效力,劳苦功高,竟尔受此***,真是委曲了你。”

杨浩拜倒在地,黯然道:“臣食朝廷俸禄,自当为朝廷尽忠,区区一条腿,又算得了什么委曲?想当初,臣本一介布衣,躬耕于霸州,苟全性命于西北,不求闻达于朝廷。官家不以草民卑鄙,猥自枉屈,屡屡委臣以重任,由是感激,遂许官家以驱驰……”

赵匡胤听他又抄起了《出师表》,牙都要倒了,要不是看他神情悲戚、声音切恳,难免又要失笑。

赵匡胤此举,无疑是把那些被他排除在外的将领们往赵光义身边又推了一把,但是他当然不在乎,整个宋国的军政大权尽皆***在他的手中,只要他还在,就没有人敢拂逆他的意旨,他有的是时间与自己的二弟过招,扶保自己的儿子稳稳当当地登上皇储之位。

他这个皇帝至少还能当个一二十年,这一二十年的时间,自然会有无数的文臣武将围绕名正言顺的皇储形成一股***势力,天下的臣民心中也会立下皇储是国家正统的信念,未来的皇权交替,一定是太太平平的,根本不存在竞争与内斗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全天下人都不相信尽管眼热于那个属于皇帝的至尊宝座,但是同样手足情深的晋王,绝不会对他大哥下毒手,也绝不敢对他大哥下毒手,就连皇帝自己都绝对不信,而杨浩却知道,他敢,他一定敢。

此番出使契丹,自打踏进契丹国境,便是一路刀光剑影,杀气冲天,如今好不容易离开了契丹回到汴梁,杨浩忽然觉得如今的宋国未必就比契丹安全,朝中暗流涌动,比契丹的局势更加凶险。

杨浩赶到午门时,赵匡胤与文武百官已经回到了金殿,一俟得知他们赶到的消息,马上令杨浩与罗克敌上殿面君。

杨浩全未发觉满朝文武憋笑的神情,尤自情深意切地道:“臣自入仕以来,受陛下赏识重用,屡屡委以重任,心中感激不尽,漫说只是一条腿,就算是为朝廷鞠躬尽瘁,粉身碎骨,亦无所憾。如今臣已是残缺之身,难立庙堂之上,乞官家开恩,允臣辞官,终老田园。”

杨浩这么说,满朝文武没有人觉得奇怪。在那个时代,选官的标准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官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如果两个进士文才第一的那个相貌不及第二,那么他落选状元被人顶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由此可见形体之重要。

杨浩已经残废了,朝廷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个官儿一瘸一拐的上堂署政、上殿面君,或者公出办差,那不是有失朝廷体统么?

赵匡胤欣闻两年前就被确认死亡的禁军将领罗克敌活生生地返回宋国,不禁龙颜大悦,将他宣上殿来,好生安慰一番,立即晋升他为步军都指挥使。罗克敌道谢称恩,回到武臣班中站定,含泪望向文臣班中的老夫,直至此时,父子二人才得见一面。

马步军都指挥使党进和马军都指挥使呼延赞都出征汉国了,罗克敌甫一回来,立即便被委任为禁卫皇城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的将领,这是怎样的信任?

杨浩看在眼中,不禁大为感慨,谁敢说今人定比古人强?以这样的胸襟气度对待一个归来的战俘,要愧煞多少自以为文明的后人。

“杨卿。”

因为罗克敌自两年前便已传出死讯,是以此番归来,官家第一个召见,待安置了他,赵匡胤便欣欣然地又唤起了杨浩。杨浩早已在殿门处候诏了,一听传呼,立即举步向前,拖着一条病腿,一步、一步,看得赵匡胤两眼发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