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荡宋 > 第一百九十九章新房建议

第一百九十九章新房建议(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老赵,这天井里能挖口井吗?”

赵发达没想到梁川会突发奇想,想在天井里挖口井。自己家里有井那是会主便很多,只是那要在盖房前综合考虑方位,等房子盖好了再说要打井,如果方位不对,加之水眼在大门正后面,那怎么办?难不成要把井挖在天井中间?

“东家,这方位?”几个师傅陪在后面,一听梁川的话都有点面露难色。

“方位就不需要考虑了,你们稍微算一下,差不多就好,不犯冲。有难度吗?”梁川也不希望给他们添麻烦。

“那倒不至于。我晚点再请师傅来掌掌眼,寻口好井。”一听梁川要求没那么严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三十多个人从去年年底忙到了现在,眼见着原来着火的废墟平地起大厝,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工期,一刻不停地做到了现场,房子的规模总算出来了。他们好久没有做过这般大气的华宅了,今年忙完这一笔,相信一个个能分到不少钱。

新房子的大门还没有装上去,古代的木门都是要用陈年老料。新料木材里含有大量的水分,风干之后,木材大小会骤然缩水。如果一开始就按照大门的尺寸做出来的门板,刚做好装上去是严丝合缝的没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渐渐地就变小了,两个门板之间有了间隙,到最后想合上都合不上。

赵发达之前让招弟去请示梁川,这家里的木材要用上等老料,还是普通的老料,招弟回来跟他说,用的料子不假就行了,人生短短百年,这座宅子也不是想流传千年,五代之后,就要换了,用好的材料干嘛,屯红木吗?宋代的古民居传到后世,能留下的来有几座,大多还不是归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他想起了老家的一句话:生吃都不够,还要晒干。

这宅子有些清源的风格,高墙以下是白灰,墙基下面却是石头砌的,要是完全清源的风格,墙基以上会用红砖贴在大厝的外面。有一种红砖青瓦的古民居风情。但是兴化这里流行白漆,入乡要随俗。

屋顶上的青瓦让小徒弟去做泥水工,搭好屋梁后这个活就有序地展开,到现在屋顶片片青瓦鳞次栉比,走进大门看着门上瓦片,那排列就让人赏心悦目。

院子里就是天井,梁川眼睛没有看天上,而是细细地去看了看天井底下。赵发达一看梁川在注意天井里的细节,就主动开口道:“东家我们在天井里留了三条水道,水道内高外低,左右各一条,大门下还有一条。整栋宅子的基底我们多铺了一层金砖,这砖我看过,比青砖还好,砖面如光,防止宅基过潮,积水顺着这些砖头制成的水道就能排到屋外,即使有一边堵住了,其他两边还能再发挥排水的功效!”

梁川大喜,这何麓山脚下今年肯定是比较反常的,但是学过地理的都知道,住在深山前,降雨量都会比较丰富,加之东南年年不会缺席的季风,地形抬升下,春雨秋冬阴雨绵绵,要是家里过潮,蚊虫容易滋生,这房子也不住不了多久。

“老赵还是你经验丰富,想得如此周到。”

“应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