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狐 > 第九十八章 嘉佑五年

第九十八章 嘉佑五年(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朝堂之上好似都不愿意提起小皇子了,赵祯也知道大臣们的顾忌是什么,铁喜一天天成熟,做得事情也越来越多,在朝堂之上颇得人心。

不但熟读诗书,治国方面也有独到之见解,虽然有时候稍显稚嫩,但想法奇特,几个重臣都是赞不绝口,而因为铁喜在真定保卫战结束的时候,增添抚恤,立碑颂功,又让所有武将都倒向了他这边,就连寻常的士卒提起铁喜也都是赞不绝口,直呼太子仁慈。

虽然铁喜还是经常询问着礼部,是不是该让小皇子回来封爵了,但无论是大理寺,还是礼部都说不是时候。

赵祯不是不明白这些官员的心思。

他也明白无情最是帝王家。

母子俩在东京也是享福,在河南府呆着也算享福,何必浪费那个时间跑来跑去呢?

等过几年,一切尘埃落定后,再将母子俩接回来,到时候即便董妃想耍什么心眼,也做不到了。

王世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赵祯只有这一个亲生儿子,虽然对方不在东京,可一旦,尤其是铁喜对董妃起什么心眼,赵祯绝对是第一个知道的。

河南府的官员也轮换了一遍,现在接手河南府的最高官员是韩寒,也就是之前在真定保卫战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员大将。

铁喜不一定会害董妃,可董妃万一为了儿子想害铁喜,最后无论结果如何,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此事太过重大,赵祯即便想念自己的儿子也不敢擅自下决定将皇子迎接回来。

由朱进忠去写信,让韩寒对董妃要求回京的要求置之不理。

得到朱进忠的韩寒做起事情来,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他能在这个年纪坐到今天这个位置,全是因为铁喜赏罚分明,加上当初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被立了碑。

所以他实打实的是太子党,因此对董妃那边的要求,拒绝的十分干脆。

如今,铁喜每日就是在宫殿中露脸,什么事情也不用管理,而他一直担心的董妃和小皇子,直到年底都没有回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