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1373章 前辈高人

第1373章 前辈高人(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个时期出了如号称‘绢本大王’善于修复绢本的刘道生,以及留在扬州,继续传承的刘道生的弟弟刘道林。”

“他们继承了扬装裱整洁秀丽之艺术风格,能够运用去污、揭禙、补残等技法,精心修补、装饰,对画面破损严重之处,能够衔接丝缕。从选纸到揭复,从调墨到接画意,七十二道工序,步步严谨,不容半点闪失。”

“而他们的徒子徒孙,更是远赴海外,成为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休斯顿博物馆等博物馆的纸质文物首席修复专家。”

“比如严桂荣先生,就是沪上博物馆第一批从事古画修复的老先生,技艺非常高超,名声在外,曾为上海博物馆修复古画文物三百余件,包括王羲之唐摹本墨迹《上虞帖》、唐代孙位的《高逸图》》等。”

“据说有一年,大收藏家钱镜塘在一家文物商店重金购买了一件品相极差的宋代范宽的《山水晚色图》。由于这幅名迹不仅霉残有洞,而且题跋破断,印鉴失隐。为此,钱镜塘特请严先生帮忙。

“叶御夫认为古代的名纸之所以有名,是加工方法的独特。手法当分作‘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各种做熟的方法,要的是使纸变得坚实、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

“精研此法以后,叶御夫成为了扬派装裱的集大成者,形成了善裱旧、做旧,沿袭古雅之法,造就了古旧破损之画能够恢复原貌,仿制之作能与真品无二的绝技。”

“技法上,扬派讲求‘用糊如水、轻浆重排、镶缝平正、挺直劳实、拼花相应、宽窄统一、转边整齐’,流传下来七十多项专门技法。”

“其后的扬州装裱师,沿袭了叶御夫的传承,最终达到了‘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的境界。”

“这一时期,扬州又出现了一位著述之人,叫周二学。”

“经过三次复裱,并对印鉴则采取‘火烤法’后,最终这幅作品经过严先生的妙手恢复了真容。”

“周二学为诸生,通诗文,善书,尤精鉴别,家中曾经豪富,所蓄书画甚富,但因为书画之癖,以致‘学殖渐荒,家计日消’。”

“为了研究书画,他撰写了一本《赏延素心录》,凡十则,可谓《装潢志》续篇。”

“书中记论了揭洗、补缀、装裱、糊法、题跋印记及画闩、画案、画匣等装帧讲究,以为书画装裱以清雅为尚,持论精当,简而有要。”

“与苏帮,京帮装裱不同,扬帮装裱历来以‘仿古装池’为其显着特点,扬帮修复字画,也从来不是用统一的一种手法去做这件事情,而是根据每张画不同的破损程度,有不同的修复方案。”

“到了民国时期,扬州不少装裱大师前往沪上、京城,扬派装裱技艺在各地传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