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重生之官路商途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设局商业地产

第一百五十一章 设局商业地产(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九五年是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通胀期的第三年,九四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中央宣布稳定经济的包括金融、财政和投资在内的一系列紧缩政策,为了及时稳定形势,采取极其严格的行政措施,包括限期收回违规拆借贷款,加强对银行贷款额度的控制,重新审定投资项目等等,加上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或者个人从银行贷款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就算搞来常规贷款,高额的贷款利息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这也是九十年代中期,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

邵至刚想在九五年就从银行获得撬动商业地产的巨额资本难度极大,他都没有可抵押的实体资产,没有人会为他担这个风险,就算锦湖凭借徐学平的关系,也要有很好的借口,才能从银行贷出真金白银。

张恪收购原为益隆镇所属的集体企业爱达电子转为完全的私营企业,靠着各种关系,拿爱达电子的资产抵押实打实的从银行贷两百万没有问题,但是贷两千万,只怕要海州市委开常委会讨论觉得爱达电子的确需要而且值得市里鼎力支持才可能办到。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向银行借贷的难度相对低一点,而且中央各部委内部掌握着许多低息或免息的中长期贷款指标。

从九三年开始,国内对污染严重的造纸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国有造纸厂的技改资金可以向国家发改委审请低息贷款指标,但是指标毕竟有限,要想获得更大的份额,就要各显神通。

这会儿杜飞在门口探头探脑,他看见唐学谦跟张恪他爸坐在店里面,吃了一惊,拉着盛夏扭头就走。

“这不是杜小山他家小子?”唐学谦眼亮嘴快,将他给喊住。

杜飞硬着头皮走进来,盛夏自然跟在他后面。

杜小山这次顺利进入常委,周富明大概想不到杜小山与唐学谦早有默契。

张恪介绍邵至刚、吴天宝、盛青、盛夏给唐学谦认识,所幸盛青表现出来的气质儒雅,不会引起其他的联想。

地方上会支持集体造纸业进行技改,提供低息贷款,私营造纸厂要是拖不过去,只能面对被关停的命运。

锦湖对海州造纸产业进行整合,也必须有效的利用这些条件,才可能从发改委搞到低息贷款的指标,首先定位于海州市内国有造纸厂。国有造纸厂才能审请专项使用的低息贷款,但是要从发改委手里搞到这些指标,除了海州市积极要求省里做工作,还需要锦湖动用其他关系。

一直要等到九八年之后,国家经济状发生根本性好转,中央对贷款的控制才不那么严格,跟“国退民进”的节拍吻合,邵至刚的人生轨迹不发生改变的话,也是到那时才能通过丁向山的关系,接二连三的利用银行贷款收购破产或将破产的国有企业。

但在九五年,邵至刚只有利用自行积累或者通过民间借拆的方式获得资金,而通过这种方式筹集的资金量极为有限,肯定无法支撑他炒作商业地产的愿望。

四凤桥饮食广场走到这一步,维持正常运营的事情有人各司其职,也没有其他地方重新启动类似项目的时机,邵至刚真是清闲下来。

唐学谦跟张知行过来吃夜宵也不是顺路,听到这里热闹场面的汇报,反正要找地方吃夜宵,就绕过来看一看。

张恪本来想跟邵至刚说事,但是吃过夜宵,只能先跟爸爸回家去睡觉。

过了几天,才从邵至刚那里,得知盛青、吴天宝都想涉足盗版制碟,他们对邵至刚的主意有些依赖,邵至刚还没有想到参与进去。

四凤桥饮食广场的成功,其实将前门商贸区的繁荣延伸到四凤桥以南,他当时没能说服张恪将新光旧厂的那块地拿下来,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对商业地产没有兴趣,但是他这时缺乏撬动商业地产的资本。

邵至刚找张恪讨论过这事,但是张恪觉得时机没有成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