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重生之官路商途 > 第六百七十四章 科王的困境

第六百七十四章 科王的困境(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九月初,新元电器提前半个月获得锦湖的降价支持,能够争先一步在终端市场掀起降价促销的风暴,在产销量上一下子拉近与科王的差距,接近科王产销量的一半,成为碟机市场排名第六的企业。

排名前六的碟机企业瓜分了碟机市场近90%的市场,爱达电子依旧高高在上,虽然爱达电子在年初时预订的目标只有30%,但截止到十月底,在国内市场占据32%的份额。新科电子排名第二,科王排名第三,国内市场占据13%的份额,步步高、爱多排名第四、第五,新元电器排名第六,占据7%的市场份额。

加上海外市场的销售数据,科王的市场总份额要超过新科电子,但是这有什么用?谢剑南坐在办公室里,痛苦的看着媒体报道出来的预测数据。

这时候,锦湖又将爱达电子一部分的单碟碟机委托给新元电器代工。

代工费用虽然低廉,每台机有二三十元的毛利,但是爱达电子的单碟碟机产销量极大,仅国内市场每月就有近二十万台的销量,不要奢望跟锦湖相提并论,一家电子企业每月有二三百万的盈利,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最为重要的,亚洲金融风暴持续蔓延,香港恒生指数也处于一个相对较敏感的点位上,香港当局需要一些有力的支撑;红筹股作为这次香港金融风暴的重灾区,这时候也应该报出一些喜讯提振一下士气。爱达电子当然也不能只报忧不报喜。

作为碟机产业龙头的爱达电子都如此“凄凉”,科王的状况可想可知。

由于制造成本的差异,爱达电子第三季度在东南亚地区还能维持微薄的净利,科王第三季度就往东南亚市场补贴进近三千万,这还不计算海外公司之前的损失。最令人沮丧的是国内市场压力的陡然增强,单机利润持续降低,科王在七月份还能保证一定的盈余,八月距盈亏平衡点就差一线距离,九月份由于新元电器争先发动的价格攻势,科王仅库存损失就接近三千多万,单机利润更是降到盈亏平衡点之下,全年亏损极可能超过一亿五千万,这还不计算海外公司承受的损失。

这时候还远远看不到经济形势有好转的迹象。

与科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活得活蹦乱跳的新元电器。

锦湖要是能将这部分代工业务委托给科王来做,谢剑南都怀疑自己有没有勇气拒绝。虽然三家联手狙击锦城地产获得一些补偿——当然,锦城地产的收益何时能况现还是未知数,但是科王财务上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敲门声将谢剑南的思路打断,磨砂玻璃门外映着陈静娇娆的身影。由大雅集团控制、陈静、郁萍分别出任董事长、总裁的科王高科从十月起依赖锦湖的元器件、技术支持开始介入手机代工包销业务,算是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开端。

以谢家固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锦湖为什么之前会如此用心的扶持新元电器,扶持碟机零配件企业——经济危机、金融风暴影响国内的碟机市场,锦湖却始终没有依仗在碟机市场的强势地位去压缩零配件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时候锦湖又来扶持科王高科,已经能看出锦湖向元器件供应商角色转变的趋势,但是锦湖的目标究竟在哪里?

陈静抱着材料走进来,看着这几天给媒体报道搞得憔悴不堪的谢剑南,将材料递给他,看到桌上的报纸,没有说什么。

新元电器从没有将爱达电子当成竞争的目标,恰恰在几家小厂合并成新元电器的过程中,获得爱达电子幕后控制者锦湖的大力扶持,几乎是在元器件供应、技术、业务支持等全方面的扶持。

仅年初新碟机测试名额,新元电器出乎意料的从锦湖手里获得七个名额中的一个,还因此从科王讹诈了近一千万的费用与测试设备。

新元电器也没有贸然启动营销风暴战略,而是在整合原先几家小厂资源的基础上稳定的推进,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向东南亚新兴市场扩张,金融风暴就已经发生,所以无需承担金融风暴所导致的在东南亚的损失。

新元电器的碟机产销量年初时甚至不足科王的四分之一,到年中时,仍只有科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严格控制着营销、管理成本,抓住碟机产业最丰厚的盈利时机,为后续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进入第三季度,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就骤然放大了,科王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时,新元电器则游刃有余的持续增加对市场的宣传力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