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两百二十九章 危言

第两百二十九章 危言(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加之类的移民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人才的虹吸能力还是很大的,大批优秀毕业生会选择留在美加。

不过这种事无需去指责,毕竟也是自由的环境,只要是有人愿意回来,就能对我们有利。

博弈嘛,又是最冷血的国际关系博弈,你要是不给对方好处,人家怎么可能让你的学生进来。

所以似乎也是一种均衡状态。

郑观应说:“帝师曾周游列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放下心了。像是京汉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这样的人才我是真想挖过来修建粤汉铁路,但只有他一个人,实在分身乏术。可想而知我们现在多么缺少人才,懂得筑路之人都少得可怜。”

黄飞鸿的儿子现在年龄还不大,只有五岁,确实快到上学的年纪。

李谕也挺希望让这些名人的孩子过来,这样才能打开知名度,于是说:“一定不会辜负厚爱与支持。”

话说后世电影中的十三姨现在还没有和黄飞鸿认识,算起来十三姨的原型莫桂兰此时只有十一岁。

郑观应说:“帝师远在京城,却远赴广州办学,真是让我们这等广州本土人士颇感惭愧以及意外。”

李谕说:“中华大地太大,各地都有英杰之才,我只有多在几处省府之地建学,尽可能辐射四周。届时他们都有机会进入我兴办的大学堂,并且还会有出国留学的机会。”

李谕说:“所以要大力兴建教育,才会有更多的詹天佑。”

郑观应道:“帝师所言极是。”

李谕又把他已经看中的那片地以及两所荒废的学堂位置告诉了郑观应,“希望郑大人能够帮忙引见两广总督岑春煊岑大人。”

郑观应说:“帝师放心,我一定会说服岑制台留出足够时间。”

郑观应对于出国的好坏没有太大把握,问道:“一定要去国外读书?”

李谕说:“当然!想要学到真东西,必然是要出国留学。”

郑观应是进过官场的,疑虑道:“只怕会有革命思想侵扰,而且,出去了不回来怎么办?”

此前留美幼童召回时,就有人公然违抗,留在美国继续读书。

李谕笑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终归有人愿意回国效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