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两百三十九章 密商

第两百三十九章 密商(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日本确实已经无力再战,当时沙俄的军事主力集中在西边,并没有伤到根本,就让美国当调停和事老,接受了《朴茨茅斯条约》。

看尼古拉二世的态度,反观在马关中枪后还得继续卖惨的李中堂,哎,还是得有国力啊。

不过这条铁路是真的贵,沙俄真是下了老鼻子血本,日本就是看到铁路马上修好,沙俄对远东的控制将越发强,才不宣而战。

沙俄算是倒了大血霉,花了这么多钱,14亿卢布扔进去,就是想要东北权益,结果输了战争,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此多钱砸在铁路上让经济民生受到了不小影响,间接导致了此后的十月革命等一系列事件出现,类似于隋朝修建大运河,受益的是后来的王朝。

这种事确实得问,毕竟还没有完全通车。虽然现在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有一小段没有修好,但还并没有真正付诸商用。

而且西伯利亚大铁路目前就是条单线铁路,运力并不强。

日俄的局势越发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一旦战争开始后,俄国方面就只允许列车从西向东开,到了远东就不再返回。

俄国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才在远东集结了30多万军队,虽然未能在整体上挽回败局,不过最终让日本只敢签订非常有妥协性质的《朴茨茅斯条约》。

话说小日本赢了后还想着学习甲午战争,向沙俄要赔款,甚至考虑到俄国有钱,算了算后张口就是30亿日元,目前日元还挺坚挺,差不多就是8亿两白银,是甲午海战后的《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四倍,并且还想要沙俄割地。

马尔科夫收到李谕电报后迅速联络了科学院,反正现在李谕是个科学界大红人,上次来的时候和门捷列夫等大老又建立了良好关系,大家一起联名给圣彼得堡冬宫写封信,沙皇自然同意。

李谕看到回信舒了口气,圣彼得堡科学院的这几位大老在沙俄还是有些影响力的,说话能管事。

只可惜李谕现在清廷说话可不太管事,只能让北洋帮点忙。

日本打仗一向喜欢赌国运,想的是自己为了这次战争花销是举了全国之力,甚至欠下了8亿日元外债,而财政收入每年才2亿左右,还要花钱用于战后抚恤和其他建设,所以怎么也得捞回来。

没想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直接回道:要钱?一个子都没有,小日本你要是不服咱接着干!

割地更别提,沙俄的谈判代表直言:“俄罗斯的土地都是皇帝陛下的财产”,一口回绝了割地赔款的要求。

至于让给日本一半的库页岛,那属于1860年刚从清廷割让来的,俄国人压根不心疼。

所以日本获得的好处其实就是俄国转让在东北的权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