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选奴才

第四百一十一章 选奴才(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殿试题目有两道:其一是《楚庄王日训国人申儆军实论》,其二为《汉武帝诏举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论》。

完全是以前科举考试的策论,与新学风马牛不相及。

不知道是不是下马威,曹汝霖等人完全蒙圈,不知道如何下笔,只能硬着头皮写。

第二天李谕知道了考试题目,心中觉得真是搞笑,这种选才标准,分明就是在奴才中选人才,或者在人才中选奴才,说到底还是要选奴才。

殿试的结果倒是没有再次因为名字而乱了名次,唐宝锷与金邦平成了进士;曹汝霖则是同进士出身。剩下的第三等都是举人出身。

至于其他的理科、医科、法科、商科等等,都会随着工业的强大自然而然配套跟上。

只不过民国时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走这条道路。

李谕现在看到工科学生像看到宝藏男孩一样,格外关注,比如其中一个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机械专业的张锳绪。

严复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他是搞过实业的,可严复主要搞的不是教育方面,无能为力。

两人现在拟题比较纠结的是不知道他们的水平如何。这些人大都只提供了文凭,并没有成绩单之类的作为佐证。

有了这种名头,日后就有了做官的可能。

所以这十多名留日归来的学生非常高兴,一起出钱在东兴楼宴请了李谕以及严复。

学生们心中明白,现在朝廷里真的用新学学生的只有北洋的袁世凯以及湖北的张之洞。

两人联系了京师大学堂以及北洋大学堂的一些教师,分专业拟出了试题,最终在难度的考量上比较保守。

考试进行得很快,结果是唐宝锷与另一位叫做金邦平的成绩最好。

曹汝霖、张锳绪在第二等;陆宗舆还有其他人在第三等。

这份成绩单严复送了上去,慈禧很快就亲自组织殿试,并且按照规矩把光绪拉了出来。

不过当留日回国学生们看到殿试题目后,彻底傻眼,与此前李谕以及严复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