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三十五章 金陵

第四百三十五章 金陵(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反正李谕乐于搞搞教育,培养未来的人才,去去无妨。

“制台大人去年不是去过欧洲嘛,想必见到许多欧洲城市都有图书馆。”李谕说。

“你这么说还真有点印象,”端方想了想,“若能兴建公共图书馆,与当下推行新学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启发民智。”

李谕趁机建议:“大人何不就在南京建一座图书馆,就叫南京图书馆,将八千卷楼之书移至馆中,不仅可以起到保护之用,还能招募优秀人才深入研究,发挥更大价值。”

“有道理!”端方被说动了,“但是名字叫做南京图书馆怕是不妥,我想应该叫做江南图书馆更佳。”

“全凭大人决断。”李谕说。

总督府内,端方摆下了非常丰厚的宴席。

几番客套话后,端方聊起正事:“帝师,上个月杭州的八千卷楼的丁家与我联系,他们实在无法维持藏书楼的经营,想要寻找买家。由于数额巨大,我思来想去拿不准该出什么价码,所以请帝师跑一趟。”

清末有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是其中之一。

这座楼中同样藏有不少宋版书,不过没有皕宋楼那么多,大概四十来套,但总的藏书数量达到了20万卷,比皕宋楼多一倍。

历史上,皕宋楼被卖给日本人后,很多人痛心疾首,所以在八千卷楼传出想找买家的消息后,端方立刻联络上了丁家。

反正这座图书馆开始的确叫做江南图书馆,但最终还是要改成南京图书馆。

端方确实真的这么做了,所以后世有时将他作为近代图书馆创始人。

江南图书馆创建后,端方一发不可收拾,直接把创建图书馆当成了毕生大业,此后湖北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他都出力很大。

端方又说:“另有一事,我刚于鼓楼创建暨南学堂,标准即按照京师大学堂,学生专门收录从南洋归国之侨生。帝师作为当今全国,不对,全天下最优秀之西学巨匠,必须在开幕式上帮本官做番讲演,好表明我尊重新学之意。”

李谕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李谕思忖道:“我出价20万银圆,考虑到皕宋楼宋版书多,总量却少,我想大人可以给八千卷楼出到七至八万银圆。”

“是个比较合理的价位,”端方摸了摸胡须,“我明日就奏请朝廷,尽快拨款购置八千卷楼。对了,你的书买回来后,打算怎么处理?”

“我在上海豫园建了一栋藏书楼,找了十个抄书匠誊写。之后准备把这批书存放到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中。”李谕说。

“图书馆?”

端方见过很多藏书楼,但图书馆国内真的没怎么听说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