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博士

第六百一十九章 博士(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想想,如果没有国防,怎么能有一张安静的读书桌?这个世界不是讲道德的,你确实该看看我的博弈论,那里面虽然不谈善恶,但有抽丝剥茧后的人性。”

“道义肯定存在,”胡适说,

“我很想让大家清醒一些,认识到差距。我知道孔老夫子也赞成持戟卫社稷,可现在不是时候。”李谕说:“认识差距?你的那篇文章也不是这么说的,观点过于书卷气。算起来你出国时间不短了,国内的变化没有亲身体会,该回去看看了。”日本全面侵华后,胡适才转变为了坚定的抵抗派。

胡适说:“我已经打算回国,并收到了仲甫先生的信。”李谕说:“搞革命的方法有很多,文学革命就是其中之一,这条路更适合你。”胡适点点头:“确实如此。”此前的那篇不抵抗的文章,让胡适在留学生圈里被骂惨了……反驳他的那些人一个个也都不是寻常人物。

胡适的观点要是在和平年代发出来,大家确实会当做理性的思考;但人家都骑脸输出了,再理性不就成了不知变通的道学先生。

去年胡适已经通过了哲学与哲学史初试的笔试和口试,获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

这次答辩口试,主要是针对博士论文。按照要求,还须修改后上交一百册附本备档,才可参加博士头衔授予仪式。

胡适的博士论文最终通过了,但他既未按需求修论文,也没交百本样册,因此博士授衔仪式一直拖到了1927年。

还是在导师杜威本人的请求劝说和主持下,近乎赔礼道歉的情景中补办的。

不过等几个月后胡适一回国,几乎所有人都以

李谕说:“文学革命同样不是个简单事,阻力很大,比我所在的科学要大得多。”

“院士先生说的是,”胡适说,

“科学总体而言是新的,大家都在学习。而文学不一样,想到那几十万念过八股文的仕子我就头大,何况还有桐城派那帮老学究。”李谕说:“仲甫先生的《新青年》刊登你的《文学改良诌议》后,反响倒是不错,支持者很多。”

“是吗?”胡适高兴道,

“胡博士”的头衔称呼他,胡适也就泰然受之。博士的名头此时在国内还是很响的,仅次于李谕的院士头衔。

胡适想起了之前李谕写给他的信,即批评他在二十一条时期的不抵抗主义。

“院士先生,”胡适解释说,

“我只是认为当今时局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学,而非海军、陆军。”

“看来你还是坚持不抵抗,”李谕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