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二十二章 荧光灯

第六百二十二章 荧光灯(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陶行知则不一样,他的理想是教育普及,着眼于基层及农民教育。

虽然二者都很重要,但李谕心里还是更敬佩陶行知先生多几分,他是真的在用心做好教育事业。

只是不知为何,陶行知的名气相比胡适要小了很大一截。

“两位从上海过来?”李谕问。

陶行知说:“是的,院士先生,我刚在上海待了不足一旬,适之就拉我一同北上。”

二十世纪初的电力供应紧张,很多人为了省电都不舍得开灯,要是能省那么多电费,灯管还不容易坏,消费者百分百买单。

尤其是国内,一个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只有区区几万千瓦,还不如后世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企业,太不够看。

对了,多年前爱迪生也弄过荧光灯专利,但他的方向错了,一直用x射线,而非紫外线,所以没成功。

李谕知道爱迪生搞专利有一套,正好绕开了他的专利……

——

“出国多年,回来感觉如何?”李谕又问。

陶行知说:“我比适之晚回国几个月,坐的船刚到日本横滨时,就突然听到张勋复辟的消息,所幸没几天被压了下去。然后又到上海,考察了上海周边,满目尽是目不识丁之人,便有了做教育而非仕途之心。”

“何止周边,就算上海,你看那死寂沉沉的文化界,能强多少?”胡适说,“中国就是不曾以科学精神经世,才产生了种种不如人之处。北大给我发来聘书,让我当个教书匠,我想改变时局,今后不再是一帮少年人跟着老师傅往故纸堆里乱钻,这是最可悲的现状!”

几天后,李谕的大门又被敲响,打开门迎面就是胡适。

“院士先生,冒昧叨扰!”胡适说,接着介绍身后的一人,“这是我的老乡兼哥大同学,陶行知。”

李谕欣喜道:“你们好!快请进。”

陶行知和胡适都在哥伦比亚大学拜于杜威门下,但两人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胡适一直保持一种西方范,主要和社会名流打交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