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山河英雄志 > 第八章 岭道荆棘

第八章 岭道荆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越世衡犹记得赴江宁之前父亲所说的话:“徐行师出天机雪秋门下,然而所学却是传承陈规、傅镂尘。陈规曾为静湖大宗,然而静湖传到嵇思勰,已走入岐道,并没有继承陈规之爝火。傅镂尘为修武道,弃出家门;其兄傅涛远夺元氏天下,傅镂尘冷眼旁观;谷石达灭傅氏宗族,傅镂尘遁世不出,何故?傅镂尘对这尘世有着旁人窥不透的绝望,故而遁入道中。傅镂尘却为一孺子而重归尘世,我原先也看不透其中的缘故,却到此时才明白,徐汝愚能否得天下,尚且不能定论,但是对天下能革故鼎新者,惟徐汝愚一人。”

绝大多数人眼里看不到道统之争。

不论呼兰占据中州,还是元容复辟登极,对于南宁而言,都是大害,徐汝愚横空出世,实是给予南宁越氏一个最佳的选择。

徐汝愚平定普济海匪,使得中州之外的海域水靖浪平。徐汝愚为了不使世家与平民争地,使得置县策能够顺利施行,在静海、甘棠、泉州大力发展海航,使得世家大族的视线集中到海商之利上去。

雍扬凭借东北海域的海航之利,十年成为天下第一邑,而东南及西南的海航之利数倍于此,怎能不让世家趋之若鹜?

此时已是清江卫戍校尉将军的狄复甲刀相随,鳞甲之外,穿着褐色的短襟布衫。狄复年过四旬,脸上多风霜色,目光坚毅而锐利。

曹散直起身子,说道:“苗夷生活惟艰,乃是岭道堵绝,山中之货产不能出山,亦不易得山外之盐粮。庾城岭道相接清江与南宁,待平荆郡,商旅不绝,沿道商埠相接,大余便成了聚宝之地了。”

宜观远说道:“旧朝岭道虽然繁盛,但是内廷视苗夷为异蕃,生存犹难。今曰皆为中州之民,共享天下之养,重开岭道,使南北货物相通,三苗居其功,当共享其利。”

狄复微微一笑,越世衡也深有感触。

越裴雪、刘观武堂率南宁、三苗归江宁之时,众人心里惴惴不安,待江宁令制下来,得知南宁行辕与大余府委任的官佐将领都出自南宁与三苗,江宁没有急于将触手伸到南宁去,众人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南宁久在中州之外,造船之术落后雍扬、泉州甚多,所造海船不能经大海风浪,又无强大的水师护航,自然不能分享海航之利。

百夷归附徐汝愚,数年间走出濒临灭亡的危险境地,在武陵山下获得可供生存的土地。为了在武陵山下获得可供生存的土地,百夷曾洒下数十万族人的血泪,却不能竞功。三苗归附越氏,境遇稍好,但是百年来也衰败不堪。三苗夹于南宁与江宁之间,面对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无疑会做出新的选择。

种种原因促使南宁在天下形势还未明朗之前做出选择。

越世衡正失神间,宜观远说道:“泉州水师十二哨水营共四千将士将四月底集结完毕,赴海阳、江门,随水营赴南宁将有千余船师工匠,与南宁共建船坞以造大船,诸多事宜,还要世衡多多劳心。”

江门位于乐安府西南的江海之隅,实是乐安府的门户;海阳滨海,潮阳府南面的门户,江宁将从泉州调动四千水营分驻两地,修筑船坞海港,以彰示江宁对南宁的统治。

南宁有深山峻岭与中州相隔,天下零乱,群雄并争,北方又有游牧之民侵略,南宁完全可以封关塞道,绝于中州之外,待天下初定,再择人而附。

中州传史数千载,南宁向来被视为边疆蛮荒之地,不能列入中州正朔,道路塞绝其一也,与南宁世家势力不能攘助皇朝定鼎中原,也有极大的关系。

中州制霸,历来是以北统南,群雄在河水两岸争胜,占据绝对优势之后,再挟威南下,常常能传檄而定天下。

徐汝愚崛起清江,百战不殆,然而南宁众人对他定鼎中原并非都有十足的信心。

越斐雪以一郡之尊而附孺子,惹来族中诸多争议,越世衡心里也有不解,惟越斐雪力排众议,成就此事。江宁没有急于将势力渗透到南宁去,族中也就不会冒出太多的反对声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