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怒海覆清1852 > 第三一四章 后方(一)

第三一四章 后方(一)(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他为什么要抄底呢?

因为上海的各家洋行都会在四五月份前将当年的商品给收购储备好。

四月份左右新茶上市,是茶叶收购的旺季。

而到了七八月份就到了东海和南海上台风多发季节。在此之前,远洋商船都要离开。

华族将农民的税收改为实物税收,这样做确实是让普通百姓享受到了实惠,不需要经受二次剥削,但是却减少了政府货币的来源。

通过发行购物券,周藤虎确实节约了一部分,但是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实华族的开支还是非常大的。

董良花钱一点都不手软,那霸交易所的火爆有一方面就是因为华族这个幕后大买主一直在下订单。

根据周藤虎的统计,钢铁和粮食是华族两项主要的消费品,这其实都是为了满足军事扩张的需要。

另外还有棉花、生丝等原材料也在华族的采购范围之内,因为华族的纱厂和缫丝厂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

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同,护卫军对东海进行了封锁。大量的商品积压在了上海滩。

如果在六月份之前,航道还打不通的话,那么这些商品就要压在洋行一年时间,丝绸、瓷器还好说,但是茶叶可放不了这么久。

华族银行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运作,终于有了将近五千万华元的资金,不过其中有一部分是华族百姓的存款,还有那霸商品交易所收取的保证金。

董良通过打土豪缴获的白银也大都放在这里作为储备金,发行银元。

这些钱是周藤虎的命根子,他觉得这笔储备金的总量还是太少了,至少要突破一亿银元,他才能够稍微松一口气。

但是现在陈得利一口气就要走了五百万。

这笔钱,陈得利准备在上海抄底丝绸、茶叶和瓷器。这三件套是目前满清出口商品的主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