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怒海覆清1852 > 第四三七章 陈澧

第四三七章 陈澧(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唐朝时长安的大慈恩寺就是长安城最大的放贷者,后来很多佛寺还参与到土地兼并中,成为了大地主,这些事情都会侵蚀佛寺的本质,让其黑化。

董良提出这些要求实际上是在救这些寺庙。因为他觉得儒释道三家融合,做的非常成功,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

在弘扬华族文化,传播文明方面,董良还用得到他们。

接下来的贡院之行,则是与广州的读书人见面。

广州城内书院众多,以康熙年间创建的粤秀书院为首,这里出过很多名人。

当然了,清军也不会轻易放弃,城头上的清军开始向下支援。

杨兴国也不再冲杀,而是将一堆杂物堆在城门的内侧,然后就地阻击清军的反扑。

正对着赣州南门的官道,林文察带着手下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向赣州城奔来,他们隐藏在十里外,要想跑到城门最起码要两刻钟时间。

在这两刻钟时间,杨兴国要用百来人挡住上千清军的反扑。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首发&:塔>-读小说

与福州的做法如出一辙,董良与这些读书人大谈弘扬华夏传统文化,谈道统的传承。

还说起了华族创建的大学堂。满清的官办书院非常少,官学的学生名额更是有限。

虽然赣州城的清军南下韶州,但是城内依然还有几千兵马。这里本就是一座军事重镇,满清朝廷在这里屯驻了重兵。

广州城内,董良这两天走访了光孝寺和贡院。

广州城佛教昌盛,这里是南方的佛教中心。在光孝寺,董良会见了佛教的代表。

与之前在涌泉寺中所说的那样,董良支持佛家积极走出去,同时告诫佛教要秉持着劝人向善的宗旨,减少参与经济活动。

其实就是让那些佛寺不要将心思放在敛财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