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臣 > 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围

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围(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父亲常言,临危而顾身,见利而忘命,乃兵者大忌,”李秀却不领情,言辞激烈的说道,“你若贪生畏死,我与李碛为前驱,为诸将卒杀出一条南归血路。”

“你这是什么意思?”陈铭升再好的脾气,见李秀拿他父亲浙东郡王李遇的名头来嘲讽自己贪生怕死,这时候也是勃然大怒,拍案盯住李秀喝问。

“还是尽早突围吧,待梁军步卒渡淮过来,再想突围就迟了。”高承源坐在案后,沉声说道。

虽说高承源最终仅率不到三千水师人马弃船登岸,但作为杨元溥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地位及声望还是要比陈铭升高一截的。

而他除了在军中除了作为与陈铭升同级别的都指挥使级将领,武官散阶却是要比陈铭升更高。

文瑞临说服的苗勇,以及随高隆、苗勇投附过的其他将领武官有没有问题?

这些人与之前大楚水师覆灭于洪泽浦有没有牵连?

要是这一切都是有联系的,则说明寿州军及幕后的梁军图谋甚大,联合出动的兵力也将远超他们的想象。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禁军在巢州城下的主力极有可能在敌军在接下来发动的攻击中受到重创,那他们困守钟离同时也会毫无意义,最终都难逃败亡的惨烈结局。

又或者禁军主力及时警觉,撤入滁州或舒州,但敌军十数万甚至超过二十万的兵马南下,必然要先攻下最北面的钟离城,才能去进攻钟离南面的城池,确保淮西之地重新落回到他们手里。

陈铭升强硬时可以强迫李秀听令,但两军合并到一起,道理上指挥权要归高承源。

高承源之前愧于惨败,仅剩残卒还是托陈铭升他们相救,一直都很低调留在钟离城里,即便议事也让出主位。

不过,之前不说话,不代表高承源说话就没有作用。

“高将军,你这是何意?”陈铭升惊谔朝高承源看过来,问道。

在敌军全力强攻之下,城内缺乏必要的守城物资,真能坚持到朝廷从诸州县集结援兵来增援吗?

虽说陈铭升是都指挥使,徐靖、卫煌等将吏听他号令,但除了李冲跟陈铭升较为亲近外,李碛及其他李氏子弟都站在副都指挥使李秀一侧的。

而毫无疑问的是,脱胎于右广德军的右神武军,主要还是以李氏子弟吸纳京畿世家子弟,然后融并宣州兵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李氏子弟发挥主导作用,而李秀的杰出指挥能力以及李碛的武勇,为将卒深识。

李秀坚持要突围,陈铭升也只能苦心劝他不要用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