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枭臣 > 第4章 世间不缺聪明人

第4章 世间不缺聪明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径源渠将通过的池阳、栎阳、下邦等地,都是渭水北岸的关中核心地区。

泾源渠的灌溉效应远远比不上郑国渠,但修成径源渠,对曹家加强对渭水北岸地区的控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西北旱地,亩产过石便能称良田。一旦泾源渠修成,百八十万亩旱地,改造成丰产水田,对加强曹家在关中地区的根基,意义也非同小可。

曹家没有急着出兵潼关,跑到河南地区抢占地盘,反而是耐着性子在关中兴修水利,在战略决策,与崇州是同出一辙,令林缚深感为忌。

与崇州修捍海堤不同的是,曹家在关中修泾源渠,却没有打算完全自家来掏钱粮。

“管他梁家的,能混到这份上,都不该是蠢货……”林缚要小蛮帮着拿一份西秦郡地图来。

西秦,秦地,关中故郡也。

秦时,在关中修郑国渠,引泾水入洛河,沿途灌溉三四百万亩良田,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富庶天下。这也是秦据关中而王天下,以及秦后两汉皆立朝关中的经济基础。

然泾水多泥沙,郑国渠差不多要二三十年疏浚一次,才能维持正常的灌溉功能。

五胡乱华以及燕陈两朝,关中皆长期大乱,动辄百余年不得安宁。到前朝时,郑国渠差不多就彻底荒废了,关中自然就没有了立都的基础。前朝将都城立于洛阳,开始从江淮大规模的转运粮草北上,漕运便算是正式大规模的开始了。

曹子渠在折子里说了,要截西秦粮赋以利关中民事,这是借修泾源渠的名义,顺便将西秦的赋税都截留下来。

*************

战国末年,强秦集一国之力,花费十多年,才修成郑国渠。当郑国渠彻底荒废,而前朝及本朝,立国的根本都不在关中地区,也就没有心思再花大力气去修郑国渠。

关中地区于是就从王都之地衰落成西北边陲苦地,常年受旱灾所扰,动不动就饥民连县、浮殍盈野。

曹家这时候也没有能力在关中重修郑国渠,他给泾源渠所选的路线,地形要平易得多。泾源渠虽然长度仅比郑国渠短三分之一,约两百里左右,但所投入的人力、物资要远远少于郑国渠所耗。

当然,修成泾源渠之后,能灌溉的田地面积,跟郑国渠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小蛮将西秦郡地图拿来,林缚就在院子里的石台上,将地图铺开,拿炭笔将泾源渠的修筑路线勾勒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