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 第二七八章 额外急救员;陆战旅编制草案

第二七八章 额外急救员;陆战旅编制草案(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种阶梯式战伤急救体系实际上是欧战期间才逐渐被杀的昏天黑地的欧洲人总结出来的,欧战初期的列强军队的救护体系十分落后,众多伤员得不到合理的救护而殒命。

这个体系被明军认定是有意义的,于是就照葫芦画瓢的应用了。

白嫖他人的经验教训何其轻松!

但经过这几次战斗,陆战一团的军医们普遍抱怨一线官兵们对伤员的急救非常之草率,强烈要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诸如未正确绑系止血带、伤处包扎的过松或过紧、将暴露于体外的内脏直接塞回体内的情况很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和麻烦。

当夜,满载陆战一团的军列到达了江北火车站。

南京初夏的夜晚介于清凉与燥热之间,官兵们在原地露宿了一宿,次日早晨再乘船渡江重回阔别了几个月的江心洲驻地,可惜有些人永远回不来了。

在厚厚的两沓花名册上副本,被划上红圈的是阵亡或不治的、被划上黑圈的是伤残退役的,其实原本还有不少意为“正在疗伤”的蓝圈,但迄今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伤员们痊愈了。

在直面抵抗军的进攻作战中,陆战一团的战斗烈度算是最高的,遭受的伤亡也比较大。

而且不同于前年的德马吉之战,此战的对手日本人缺乏重武器,因而在明军士兵们的致伤类型中,子弹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因伤致死的比例也更大。

“前线交战那么激烈,子弹嗖嗖的飞,是人都会紧张,一慌就要手忙脚乱,想完全按平常操练时那样标准是不可能的。”薛灿不以为意地说道。

“哪能这样轻描淡写?”江宁一听就恼火了,“明明就是练少了,救护部分才占大纲多少一点?如果能练熟,乱也乱不到哪去!”

正在整理资料的赵寒枫随口道:“多练杀人技才是要务吧……现今这练习救护的时间也不算少,个把月下来累计能练二、三日了。”

“你这呆指挥部看地图的哪知一线实情?现在的状况就是不够格,伱觉得行,我觉得不行。”

在一般情况下,同样是被击中,步枪的致死率大约为30%-35%、机枪的致死率大约为50%-60%、身管火炮(炮弹破片)的致死率大约为20%-25%。

“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除了对手的武器装备情况这一因素以外,江宁等一众军医还认为己方的战伤救护存在疏漏。

明军在师(旅)级别的单位设有较为完备的野战医院和转运单位;团级单位设有能进行高级包扎和初级手术的医护所,还有转运与担架单位。

对伤员的急救与转运共有三个梯次——最开始是士兵们自救、互救,以及医护兵的野战急救;接下来是转运到团级的医护所,进行更充分的包扎或是简单手术;之后,伤势更重的伤员会被送去野战医院进行手术抢救,普通伤员则转运去后方养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