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重生燕太子丹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婚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婚(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早有大小太监在宫门口等候多时,见到花轿中烛光亮起,宗正王公公跑上来,用他那只有太监才有的嗓门大喊一声"起驾",马车再次朝宫中行。

不过其他人都下了马,步行进入。进入之后,仆从等下人们被太监领到了偏殿之中,而赵嘉以及从赵国过来观礼的大小官吏都被领到了正殿,只有虞卿、小玉以及几名从赵国过来的宫女则跟着花轿到了一座偏殿门口。

到了门口,花轿再次停下,赵嘉和小玉上,将新娘搀扶了下来。有太监在前面带路,在进入偏殿之前,赵嘉抬了抬头,见到宫殿门廊上挂着一幅匾额,上面写着"坤宁宫"三个字。赵嘉点了点头,思索片刻,暗赞一句"好名字好气魄"接着,赵嘉没有说话,领着新娘进了。

古人的世界观乾坤为阴阳,阴阳分男女,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天子,坤为国母。姬丹将新娘下榻的宫殿取名为坤宁宫,想必是把新娘当作国母看待了。

虽然姬丹和赵妍儿的大婚提前了很久,但是这个坤宁宫却是新造的。自从姬丹与赵妍儿堕之后,宫中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建造这座坤宁宫。差不多一个月前,姬丹突然从阿城赶回,宣布大婚提前举行,那个时候宫殿的构架已经造得差不多了,不过离完工还有很长时间。

此物有个名称,叫做迎书,是结婚当天新郎送给新娘的文书。这个时代,结婚讲究个三书六礼。三书即为聘书、礼书、迎书,其中聘书和礼书已经给了,而乐闲手中的这一份便是迎书了,要在成婚当天,新娘过目了满意才行,不然不上花轿。

六礼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今天便是六礼中的迎亲了。照礼,迎亲需要新郎亲自前来,但是姬丹身为诸侯王,礼节自然有所不同,反而不能亲自前来。

当然这礼书事实上只是礼节性的,要是新娘真的不满意,到了这一步,也得委曲求全,上轿成亲了,不然以后就难嫁人了。

不久,乐闲喜滋滋地从府门内出来,说一声"开始"。旁边的鼓乐手立刻吹啦起来。

过了一阵,府内出来一队人,前面走出赵国的媒人虞卿,后面是一个个大箱子,由仆人扛着。最后赵嘉和小玉扶着一人出来,此人着一件红袍,头上罩着盖头,莲步轻移,便是新娘赵妍儿了。

听说提前要用,工匠们只好ri夜赶工,终于在婚期前三天完工。完工后,王公公来请示取什么名字,姬丹冒了个大不韪,借用与清朝皇后宫殿的名字,取名为坤宁宫。

之所以说是大不韪,是因为这个名字有母仪天下的意思,而姬丹不过是个诸侯王,离帝王还要差得远。便是秦王也不敢妄自称帝,就别说一向弱小的燕国了。不过这个名字姬丹喜欢,这就够了。

此时外面密密麻麻都是城中百姓,见到新娘出来,很多人都大声呼喊起来。小玉三步两步上前,后面跟着两位仆人,仆人手中扛着一个大木箱。小玉不时将手往木箱中一捞,看也不看便朝人群撒了出。众人一见是水果糕点之类的东西,都哄叫着抢。

同时,未到府门口,赵嘉就亲自将新娘抱起,几步走到马车前。早有人将车箱的门帘掀起,赵嘉将新娘扶上车厢,等新娘在车厢中坐定,便将门帘一关,外面的人便再也见不到新娘了。

上了马车拉的花轿,马车徐徐前进,往蓟城拉。早有侍卫一路站岗,从行宫一直站到蓟城内的王宫。一路上两边街道行人挤得满满的,还有更多的人不停地涌过来观看,不停地呼喊着。当然他们只能看到花轿和花轿前后的仪仗队,真正的新娘却看不到。

从临时行宫到蓟城的燕王宫不过十来里路,但一行人故意磨磨蹭蹭,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王宫门口,一行人停了下来。

到了门口,天已经有些黑了。此时赵嘉下了马,进到花车车厢之中。不久,车厢里百烛齐燃,从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人影,赵嘉这才从里面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