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唐 > 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

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杨国忠几次三番试图引秦晋入彀,都被秦晋几句话就轻巧的避了开去。

“圣人,臣,臣伤痛发作难忍,请,请……告退……”

高仙芝最先坐不住了,这种君臣离心的场面让他越看越是心寒烦闷,所幸便自请恕罪告退。

闻言之后,李隆基似乎也在一瞬间行却尽失,便一甩袍袖,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朕也乏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你们也一并退下吧!”

几次与天子深谈后,按照杨国忠的判断,天子应当已经对秦晋忌惮与憎恶到了极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恰恰不是这么回事。

其中最蹊跷的就是,太子李亨理应受到重罚,照以往的惯例,就算不将其杀掉,废掉他的太子之位也是必然的应有之议。

但现在的情形是朝野百官们对废太子的呼声甚高,天子却迟迟不予表态,就算有些许反对的声音,可天子对叛逆之子态度暧昧,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如果说这仅仅是出于对秦晋这等与太子渊源颇深官员的忌惮,又有些不切实际。毕竟秦晋早就和太子撕破了脸皮,高仙芝的确替太子说过话,可也没说不赞同废太子啊……

乱七八糟的一团在杨国忠脑子里隐隐发酵,使得他的思维几乎陷于停滞。于是,劝说天子伺机除掉秦晋的想法也被随之遏制,不敢再付诸实施。

秦晋终于如蒙大赦,行礼告罪之后便退出了勤政楼。

勤政楼内凉风习习,出了殿门迎面扑来的却是阵阵热风。夹在热风间的还有频频不断的虫鸟叫声。这些都昭示着夏季的到来,而夏季的到来,除了带来了闷热与烦躁,还让秦晋的紧迫感时时增加。

勤政楼内气氛看似一片融融祥和,实则却是各怀心思,频频冷场,君臣间讨论时局也是吞吞吐吐不往关键处说。

杨国忠自觉今日无法影响天子,便立即一改之前的态度,和秦晋又不那么剑拔弩张了,甚至还笑脸相对。大唐天子李隆基则居中言笑,三个人看起来就像从未有过此前的龃龉一般。

高仙芝显然不善虚应故事,明知道君臣并非这般和睦,却又无法当众戳穿,只能缄口不言,不断的啜饮着案上的茶汤,以排解愤懑的情绪。

其实,与人虚应这对秦晋而言从前直如家常便饭,无非就是说着口是心非的话,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至于冷了场。

但秦晋也不是全然毫无顾忌的虚应,他的底线是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一丝一毫的让步,更不会在未经商议思考的前提下做出任何承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