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三百八十九章 钢铁雄心在不在

第三百八十九章 钢铁雄心在不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梅溪电厂新建成的专用输煤码头及附属堆场,每年能吞吐燃煤六十万吨,保证电厂装机容量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

梅溪港码头一期工程,年吞吐量虽然只有一百万吨左右,但二期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将使梅溪港的江海联运吞吐量水平突破五百万吨。

在新厂项目启动之前,梅钢就形成一支两百余人、在多领域皆有专长的管理及技术骨干队伍。

近一年时间来,梅钢在人才培养跟人才规模扩大上,从没有停止过步伐。

为新厂的正式运营以及集团研究院的成立,梅钢从四月份就再次启动大规模招聘,每个月招聘的新员工人数都在百人以上。

沈淮此时根本就不担心新厂建成后能不能运行起来的问题,他考虑的事情要更多。他知道熊文斌当初在市钢厂时,曾对市钢厂的发展有一个规划,奈何随他离开市钢厂就此夭折,不过沈淮相信熊文斌心里的钢铁雄心不应该就此湮灭。

一家钢铁厂,从一万吨起初,发展到产能十万吨规模,只要能获得地方上的支持,相对会容易一些,毕竟投资总额有限,地方上咬一咬牙就能撑过去。

一百万吨是个大槛。

东华九四年整个地区流向工矿业领域的投资总额不过四五个亿。

一家百万吨级的钢铁厂,投资额将近十亿。这么大的投资额通常不是地方金融资源能支撑的。

梅钢一厂,一线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涨到千元以上,不仅能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挑选较高素质跟培养潜力的员工,也吸引市国营厂相关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继续往梅钢流动。

合资钢厂不得以在建设周期落后梅钢新厂四到六个月的情况下,提前启动大规模的员工招聘,避免东华市钢铁产业的人力资源都给梅钢新厂吸一个不剩。

今天夏天,梅钢一次招聘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就达两百余人。

梅钢要是能顺利迈过百万吨产能这个槛,当然不会就此止步。

沈淮跟熊文斌简单聊过几句话,就先驾车赶往新厂工地,熊文斌到这时,才拿出烟点上,站在桥头,悠然点上。

一百万吨级的钢铁厂,对管理团队及员工整体素质及规模的要求,对地方上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原材料供应等工业配套能力以及市场供销及开拓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都会提高到一个新的苛刻而挑剔的高度。

一旦迈过百万吨产能这条槛,就意味着地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原材料供应、市场渠道以及管理层、技术人才的培养都获得突破,形成规模,企业获得、积累利润的能力大幅上升。

而随着企业的影响力扩大,则意味着可以突破地区的限制,到外部金融市场寻找更多的融资资源,以此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待新厂建成,梅钢直接产能将突破八十万吨。

梅溪电厂也将差不多稍前一些时间建成竣工,将能向梅溪镇产业发展每年输送高到四到六亿度的巨量电力,保障电力供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