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35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35)

第35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35)(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今光专注于春秋这一书的就有五大派系,分别为左传,公羊,谷梁,邹氏和夹氏,彼此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

说到底,他们争的。

其实就是对经典的解释权。

以及通过获得解释权,间接得到的各种好处,譬如被列为官学正统,从而获得晋升当官的资格,又譬如能收到更多学生,继续增加自己这一派系实力。

要是没好处,大家早避之不及了。

一本纸质书稍厚点就能写完。

都不用分装成上下册。

所以知识在现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比较珍贵且难以获取的东西,如今廉价且丰富的印刷书籍一出,谁能不心动。

别说一直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知识的人了,就连家里竹简本就不少的人,也在大量购买,毕竟这玩意儿绝对是能传家的东西,没有必要为此而吝啬什么。

最关键的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书籍的具体成本,以及卖完这一批后还会不会有下一批,所以一直在将这些白圣能够不限量供应的书籍当成限量供应的稀罕物在买,所以买起来能不疯狂吗?

谁没事去争啊。

如此大半个月后,这些书籍依旧能够稳定出货,很多人才稍微冷静了些。

与此同时,儒家那边则是早已察觉这些印刷书籍的不对劲,并且充分认知到其严重性,几大派系间难得不像先前那样剑拔弩张,互相攻击,而是首次团结起来,各派系主导人聚首开会协商。

讨论如何应对太皇太后的恶意。

儒家内部派系极多,战国就分了八个支系,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后来有的衰败,有的鼎盛,有的则继续分裂。

开国初年,因为儒学在前朝曾经被打压过,甚至于少有典籍流传,一些年老儒者根据记忆撰写出来的典籍,与后来从部分古迹当中挖掘出来的典籍,存在不少矛盾之处,最终还又生出了今文和古文的对立,彼此间一直争论不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