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枭臣() > 第0625章 准备

第0625章 准备(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除此之外,虏王叶济尔在王帐军精锐骑兵之外,还择选投降健勇万余人编制汉营为常备军。

如今东胡人在大同方向保持十余万骑——这十余万骑里,除了燕东诸胡内部征集的正兵、副兵、扈从外,归附叶济部的燕西诸胡,还都派了骑兵参加——也就意味着,这时候在辽地,在辽阳,东虏貌似空虚,却还有很强的军事动员能力,不容小窥。

对于这点,林缚通过高宗庭与李卓进行充分的交流——东虏即使能动员三十万兵马,但时间稍长,对东虏内部的经济破坏也将极大,大部分男丁都去打仗,生产就会荒废。

东胡此时庞大,东西都是属国,使他们无法再完全靠劫掠为生。

事实上,东虏在掌握辽东之后,其社会生产结构就从渔猎劫掠为主、农耕为辅,渐渐转变成农耕、劫掠为主,渔猎为辅。

林梦得见林缚心绪不佳,也便不再多言。

为了解燕东、燕西诸胡的基本情况,军情司派了多名哨探伪装成被俘丁口潜入北地,花了好些心血,才摸清楚个大概。

在苏护帅边之时,归到叶济部旗下的燕东诸胡,成年壮丁不到二十万口,给当时的边军压得抬不起头来,将有十年时间丁壮人数是只减不增。

以叶济部为首的燕东诸胡近十数年来,几次举族恶战,动员兵力都在十万人左右。

在行族兵制、兵民一体的燕东诸胡,这差不多是极限。

崇观九年的大寇边,东虏举族征兵,最根本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从关边捋夺足量的农耕丁口。

李卓率部北进,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是想以拖制拖。即使东虏不从大同撤围,也要迫使其动员更多的兵力,在经济上先一步拖垮东胡,绝没有在辽西仓促会战甚至决一死战的心思。

其常备兵精锐,又称王帐军,仅万人规模。

当朝便一直都以此来估算燕东诸胡的兵力。

实际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首先虏兵中间除了抽胡人丁壮的正兵外,还有正兵所属的奴兵,又称扈兵。甚至还有大量甘愿受诸胡驱使南下劫掠的高丽人及其他给叶济部征服的其他胡族人,这部分人在虏兵里又称“驱口”——二三十年来,以叶济部为首的燕东诸胡,东征西讨,掳夺与直接归附的丁壮就近百万之数。

为了将这些丁壮转化为东胡人的战力,虏王叶济尔对追随东虏作战较久的部分奴兵进行附籍改制,使其以世兵军户的身份在辽东落根,编入军中与正兵相区别,称之为副兵。

经此改制,燕东兵制就改为以“正兵一名,马三匹,副兵、扈兵各一”的比例进行组织骑兵队伍。也就保证东胡人能在正常情况下相当轻松的动员十万骑、极限情况下能动员三十万骑兵力的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