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枭臣() > 第1104章 人口隐忧

第1104章 人口隐忧(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是在以往每逢大乱得治、新朝创立之后,都会大行休养滋息之政,甚至会强制少女早婚育以提高生育率,来刺激人口的增涨。

任何事情的利与弊,都是相对而论的,都是有一个平衡点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势众,是当世对人口增涨其利最直观的认识。但人口增涨过快,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当粮食及其他生存必需之物资的生产,不能满足人口总需求时,就会诱发饥荒、战争等一系列恶性灾难。

海陵府人口计有一百六十万的基数;在扣除人口迁徙因素之后,在庆裕到崇观年间,海陵府的人口不增反降;而在永兴元年就出现三万人的净增数;到去年,增数又上升到四万八千人——而且海陵府乡司体系已经确立,地方统计数据已经能称得上完善——这意味着海陵府的人口自然增涨率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三左右,要是不加控制,接下来三五年还将持续上涨。

而促使海陵府近几年来出现人口高比例净增长的原因,刘师度也说的很明确,就是从崇观十年开始,逐步在海陵府实施的诸多新政措施,使得海陵府的幼童夭折率锐减,以及成年人疫病死亡率及生育妇女死难率逐年下降。

永兴元年,海陵府的各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以当年的数据来看,犹有近二成的孩童夭折、无法长大成年;即使到这时,海陵府的幼童夭折数占到新生儿的百分之六左右,也难怪时人有多生养的传统。

“……”刘师度说道,“因主公之良政,海陵府去年在排除迁徙之丁户后,丁口约计有四万八千之余的增数;但在永兴元年,此数不足三万。更早到庆裕到崇观年间,海陵丁户一直是不增反减的……”

海陵府无疑是除崇州、济州等少数地区之外,执行新政最为彻底、也是时间最为长久的地方,新政威力已经可以说是完全展现出来。

在排除民众迁移因素之外,人口出现高比例的净增涨,绝对要算是揭开盛世之冶的序幕。

不过,很明显,刘师度他对此有不同的见解。

人口增涨是复数增涨,百分之三的自然增涨率,看上去不大,但只要大概二十三年,就能使人口在基数翻倍、四十六年间就能使人口在基数上翻四倍刘师度细察林缚的神色,揣测他应是认识人口的超速增涨未必是好,遂继续说道:“高祖皇帝立朝后,也大行休养滋息之政,以求人丁旺盛,但其政不及主公远矣。以海陵府实查之丁户,在过去二百余年之间,人口之增涨不过一倍;而依主公之政,以师度私下筹算,二十三年后丁口就将增涨一倍……”

战事使得人口锐减、耕地相对充足,给人口的恢复或者说增涨带来相对充足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若是用二百余年去缓慢的填满,至少在王朝的初期,是不会形成太大问题的。反而能使王朝初期的数十年甚至近百年间,会因为人口的逐步增加及更多土地的有序开发,而得大治之世。

目前秦岭以南、峡江以东的诸郡,人口约计有五千万,要是将新政在诸郡彻底的实施下去,使得民众负担及生存压力减少,卫生及医疗条件又大幅改善,人口保持百分之三的净增涨,二十三年内就能使人口总数翻一倍,达到一亿。

若说二十三年之后,秦岭以南的土地还能负担一亿人口,但再接下来二十三年间,人口再翻一倍,在秦岭、淮水以南居住的人口达到两亿——加上秦岭以北、以及两川、大西关的人口自然增涨,新帝国的人口增速要不能遏制住——新帝国人口总数将在四五十年内接近四亿之巨。到那时,这么密集而庞大的人口,以现有的耕地及农作物产量,还能不能承担?

林缚抬头看着刘师度,没想到传统科举出身的他,竟然会先于别人想到人口过剩的问题——刘师度为何会绕过林梦得直接找自己?他应该与林梦得在海州府出现的人口问题上有过交流,但人口过剩的问题,显然有些超越时代,林梦得不予理会、甚至对刘师度担忧嗤之以鼻都不难理解。

“海陵一府的一年净增数就有四万八千有余啊!”林缚咬牙吸着凉气。

传统上,将丁户

出现的净增长视为地方官员最核心的政绩之一。

人口增涨对地方及中枢岁入增涨的刺激也是最直接的,相应的也会带来国力的增强。

现实的状况,长期战事带来人口的急剧下降,使得土地相对充足,眼下以及将来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口填入荆襄、河南、关中等因战争而人烟稀少的地区。故而枢密院也有意再度降低婚育之龄,以刺激人口的增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