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惊雷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无题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无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以张大煜先生为例,杨天风冒赵雨柔之名写信,为张先生正在致力研究的项目指出了光明之路,同时也勾起了张先生的兴趣和好奇。

但要使这些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是需要的。这就又归结到了军事上,归结到了军队的强大,归结到了根据地的扩张。

除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加强训练,提高装备水平和战斗力,杨天风还有一个招术。那就是全民皆兵,武装百姓。

GC*D敢于放手地武装民众,这不得不说是最后胜利的关键。对此,杨天风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又卡在了钢材铁料的数量上了。杨天风叹了口气,决定把孙桐萱送来的奖金全部拔给炼钢厂,以增加设备和工人,提高生产能力。

作为兵工厂的下游产业,炼铁厂可以说是非常关键。其炼出钢材的质量、数量,直接影响到武器的生产制造。尽管有了煤化厂的炼焦,以及将铁矿初冶炼分包给百姓,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但钢材质量却提高不快。

缺乏现代化的分析、检验设备,也只能逐渐摸索,不断试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杨天风的直接指导,却能少走很多弯路,少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随着军火输出,各家抗日武装都在竭力把偷的、抢的物资运进来,电线、钢轨、破铜烂铁等属于比较容易搞到的。而如何有效利用,便是炼铁厂的工作了。

道轨是现成的钢材,稍加改造,制造对膛压要求不高的迫击炮、榴弹发射器、钢拳是没有问题的。

“道轨含炭量低,柔韧有余而刚度不足,我们认为可能是淬火存在缺陷。”炼铁厂厂长老冯向杨天风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通过改进淬火工艺,得到的新钢材的各项参数都有提升,与枪管钢已经相差仿佛。”

在指挥部里一直呆到晚,参谋长梁末青等人才发来了报捷的电报,杨天风总算是可以放心离开了。

中国有能人啊,只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杨天风慨叹着,赞扬了一番,又询问了一下另一种软钢的研制进度,思索着指点了一下,才挂上了电话。

道轨钢改进淬火工艺制造枪管,这已经在历史上被八路军于一九四零年研制的八一式骑步枪所证明是可行的。

但这毕竟不是真正的枪管钢,在各种性能上肯定有缺陷。杨天风在并不急于制造步枪的时候,当然要想着精益求精。等从大后方采购的钨精矿运到,他还想着生产制造更好的枪炮钢呢!

除了材料,杨天风还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招揽各种科技人才。留学生,华侨,高等学府的教授和学生,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甚至是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他是来者不拒,到目前已经聚集了五六十人的核心研发队伍。而这,依然让杨天风不满足,还在四处搜罗。

薪水、待遇只是一方面,能到沦陷区为抗战出力,自然要有爱国热情,可能也不在乎艰苦的条件。吸引人才前来,杨天风还有一个招数,那就是科研工作者对本身专业的孜孜追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