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惊雷 > 第二百四十四章 知难而退,下坡路

第二百四十四章 知难而退,下坡路(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七十六军原来下辖第8师、第24师、第196师,为了弥补第二集团军调走的空缺,并基本保持兵力不变,卫立煌又将暂编第57师调至郑州,作为后备。

这样一番调动后,从表面上看,豫西的国*军数量并没有减少,反倒象是增多了。按番号计算,共是六个步兵师,两个暂编师,还有休整中的骑一师和骑十四旅作为预备兵力。

但番号是番号,由于各部队的人数并不一样,实际上,豫西的兵力确实是减少了。

同样,新乡的日军也不是一个师团了。多田骏是借着换防的空当,得到了双重配置的短暂时间。反攻豫西受挫后,第十四师团奉命调走,第三十五师团只好抽调出一个旅团,化整为零,分散驻扎,承担起地方守护的任务。

这样一番调整布置之后,敌我双方又处于一个平衡的对峙态势。

豫东平原,不仅是粮仓,人烟稠密也为招兵买马提供了条件。加上黄泛区不断的逃难人群,超额完成并不意外。

正规军,游击队,联防队。梯次的军事组织已经成形,只要不遭到太过沉重的打击,后备兵员也是可以迅速补充部队的。

杨天风沉思半晌,根据专员公署提供的各项数据,他简单计算着根据地能够供养部队的规模。

“今年年底前,我军以不超过三万六千人为准。”杨天风缓缓说出了一个数字,“这样的话,三个师就基本齐装满员了。从根据地的粮食,以及兵工厂的产量,这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除非我军能占领更多的地盘,夺取更多的缴获。”梁末青补充了一句,“并继续扩大兵工厂的规模。”

“地盘会有的。”杨天风看向墙上的地图,却不知道他又看上了哪里,“关键还是要保持战斗力,扩充得太猛,物资消耗大了,战力却要下降了。”

“军队的训练抓得很紧。”梁末青想了想,说道:“只是北面的形势不算乐观,八路军恐怕抵挡不住鬼子的筑路蚕食。新乡的鬼子也对豫西形成压力,第二、三集团军要支援我军,还是有困难的。何况第二集团军要被调走,兵力上并不占优。”

“我的参谋长,你不要光看到兵力上的对比嘛!”杨天风淡淡一笑,说道:“咱们的武器可没断了支援第二、三集团军,如果他们能勤加训练,与鬼子的战力对比还会是原来那样吗?况且,因为光复开封有功,军委会不是给了第三集团军一个暂编师的番号来安置宋克宾所部嘛!至于第二集团军,虽然调走,但76军不是能补上缺嘛!”

“集团军换成一个军,嘿嘿,不算乐观啊!”梁末青苦笑摇头。

光复开封,孙连仲又立一功,蒋委员长不能不应付一下,便决定把孙调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作为李宗仁的副手。因为李宗仁是个老将,让孙连仲做他的副手,比做“后起之秀”卫立煌的副手在面子上要好看些。同时蒋还把第六十八军刘汝明部编入孙的第二集团军的序列,使孙的第二集团军有了五个师和两个独立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