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惊雷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扫荡中断,冬季大反攻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扫荡中断,冬季大反攻(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个旅团驻扎萧县,负责县城安全,并清扫周边,修筑公路,设立据点;一个联队驻扎在萧县与濉溪交界的丁里镇,保持这个前出基地,形成对濉溪的威胁和压力,并伺机进行短促突击,使敌人始终处于战备状态,不得放松。

一个旅团、一个联队,这是井上诚手中的全部兵力了。做出这样的布置,也在情理之中。付出血的代价才推进到这里,稍稍后退是可以的,完全放弃却令人难以接受。

徐州方面的回复迟迟不至,井上诚进退两难,又不能完全没有行动,只好派出少量部队在濉溪与敌纠缠战斗。但战斗的次数不少,可规模都不大,敷衍的性质很浓。

等到混成第十三旅团开到宿县,与驻扎在此的一个联队会合,开始恢复铁路交通的军事行动,杨天风率领的部队已经向西退却,留给鬼子的是被破坏得干干净净的十余公里铁路。

战局已经很明显了,扫荡的敌人被迫分成了两个集团,而每个集团的兵力除了守备地方,都已经不足以进行大规模的主动攻击。大战没有,小战不断,濉溪、宿县这两个战场形成了差不多的局面。

五千多步骑炮混合的联合部队没有休整,而是连续作战,先是由龙亢转进至双堆集北面的蕲县镇,离津浦线只有二十多里。然后趁夜东进,接连攻克龙王庙、任桥镇两个据点,消灭日伪军八百余人;再推进十余里,攻陷津浦路上的仲兴车站,歼灭驻守车站的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警备中队,从而切断了津浦路这条交通大动脉。

切断津浦路还不算达到目的,杨天风指挥部队继续沿铁路北上,接连拔除铁路沿线的据点十余处,共消灭日军二百余人、伪军五百多,并成建制地迫降了一个团的伪军,占领长集、大店两个车站。

至此,津浦线被切断,二十多里的铁路被炸毁拆掉,据点尽被拔除,铁路线上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挡这股气势汹汹的大军。

形势一下子变得糟透了。宿县的一个联队被第二十六师牵制,动弹不得;蚌埠的日伪军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甚至还要加强固镇县的防御,以防联军南下。能够击退联军,重新恢复交通线的只剩下了徐州的敌人。

而徐州的敌人发现,除了从扫荡大军中抽调部队,并没有其他能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的办法。

十余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刚进十二月份,全国范围内的冬季大反攻便拉开了帷幕。

北风呼号,寒凝大地,万里破碎的河山,经过两年多的战火,一派痛苦不堪的凄凉景象。但是,中华民族心灵中的屈辱已达极限,中华民族心中复仇的怒火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其势锐不可挡。

长江两岸,大江南北,万里疆场,到处都集结着整装待发的中国*军队将士,号令一下,便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向着侵略者奋勇冲杀!

因为新七军的先发制人,日军发动扫荡的兵力本来就比计划的要少,再抽调至少一个联队,主动进攻的态势便要改变了。而且,一个联队也未必就有击退敌人、恢复交通的把握,毕竟在宿县周边,还有新七军的一个师。虽然这个师还是要牵制宿县的守军,但应该还能抽调出一个旅参战。

到了这个时候,徐州日军知道这次本已有点勉强的大扫荡已经进行不下去了。第十三混成旅团奉命回师徐州,再沿铁路南下宿县作战;扫荡部队现在只剩下了第十二混成旅团和工兵、辎重部队,没有了继续主动进攻、向前推进的实力。

尽管结束扫荡的命令还没有下达,或是上司出于面子,或是还幻想有所转机,但井上诚知道扫荡实际上已经到此为止了。

半途而废虽然令人失望,但井上诚还有几分庆幸,兵力不足,举步维艰,他认为此次扫荡的准备是不够充分的,勉强进行下去的结果令人担心。与其这样,倒不如暂且收兵,积蓄更大的力量,再以猛烈的进攻摧毁敌人。

当然,如果尽数回撤,井上诚还是不甘心的。他与片衷刚一等人进行了一番商议,给徐州方面打了报告,提出了接下来的布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