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

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岂料皇帝刘彻却是不允,或是说不欲扩建长安学区内的师范学馆,而是要太常府文教司在右扶风和左冯翊创设师范学馆。

长安虽是刘彻长期规划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但高端教育资源也不能尽数集中到长安学区来,免得造成大汉各郡头重脚轻的发展失衡。

大汉现下无力搞甚么东北大发展和西南大开发,但该从以满足发展条件的京畿郡县做起,以长安为中心,将帝都教育圈往外拓展,进而辐射关中诸郡乃至大汉全境。

帝制政体最大的好处,无疑是在政令畅通时,官僚体制高效的执行率。

短短月余光景,大农府和太常府就共同完成了官办预学的规划和预算,趁着官办蒙学进入腊月和正月的寒休歇馆期,在京畿郡县大兴土木,扩建学馆。

商贾向来无利不起早,设立私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迅速上手的掌事或匠师,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亦如此,故若强迫他们招收未满虚年十五的少年少女入私学,怕是会打击到他们的办学的积极性。

因而官办蒙学和类似技职教育的工商私学间有不小的间隔期,庶民子女习罢蒙课后,要闲下两三年,待得束发或及笄后,才有机会再度就学。

抛荒两三年,过往学的知识要重新捡回来,着实困难不小,况且也不是人人都能支付起去私学就读的开销,故不少人索性就直接去务农务工了,未免有些浪费朝廷对官办蒙学投入的教育资源。

皇帝刘彻对此早有预料,恰好刘买提议要在民间增设官办预学,刘彻便顺势允下他的谏言。

依旧循往例,现在京畿郡县试行三年,对相关政令和教授的课业查漏补缺后,再向全国推广,顺带大举招募和培养师资。

腊月间,增设官办蒙学的政令正式颁布,在各郡县官府张榜公告。

大农令东郭咸阳得知国库每岁又要支出大笔公帑,自是不禁肉痛,好在太常府文教司呈报来的明岁教育预算没有狮子大开口,仅比今岁增加了二十余万金。

增设官办预学的开销之所以不算太大,盖因只需将各地的官办蒙学扩建即可,用的又是官地,不存在甚么购地和拆迁,增建些围墙和房舍即可。

关键还是师资力量短缺,大汉现下国富民强,又是四海升平,孤儿的数量大为减少,南山遗孤院虽不再仅限收纳军中遗孤,而是广为收纳孤儿,然收纳的孩童数量仍逐年递减,相应的,遗孤内院的学子只也比前些年少了许多。

好在长安学区内的师范学馆也已创设满四年,首批学子已习完课业,恰好能用来填补官办预学短缺的师资缺口,然也仅能勉强满足在京畿郡县增设官办预学,三年后若真要普及全国各郡县,那师范学馆无疑要扩建扩招。

太常卿刘买掌文教事多年,懂得要未雨绸缪,故便再度向皇帝进谏,意欲扩建师范学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