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举个现成的例子,常山王妃裴澹出身寒门,刚入王府时,真真连茶都不会“喝”,路都不会“走”,话都不会“说”,硬是跟着内宰们学了月余仪态规矩,才敢出门与人交际。

即便是皇后阿娇和南宫公主,看着娇纵莽撞,但言谈举止间往往不经意就流露出那种镌入骨髓的显贵做派,旁人一眼就能瞧出她们绝非小门小户的出身。

刘乘贵为亲王,王府里的内宰自是延请最好的老宫人,甚至有贴身服侍过太皇太后的,故夫妻二人并不担心儿子刘衸的教养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公孙慧和裴澹私交甚笃,使得裴澹愿意让自家儿女“看顾”着他们的小族弟刘衸,即便他们只比刘衸早出生大半年。

不只是陪他玩耍,而是真正的看顾他。

贵族,暴发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这亦是历朝历代的文臣和武将,多是彼此相轻的重要原因。

武将,以军武起家,尤是在行军功爵制的秦汉两朝,即便出身寒微的将官,只要立下足够的军功,就能封侯赐爵,爵位甚至会迅速跃居传承久远的世家勋贵之上。

在世家贵族垄断着绝大多数教育资源的朝代,文臣们大多的出自世家大族。

被家中长辈寄予厚望的世家子弟,多不会是酒囊饭袋的,毕竟身负着传承家业乃至光耀门楣的重责大任,他们自幼苦读经史,注重涵养,根植在先辈留下的厚实底蕴上。

昔年公孙慧和裴澹交好,既因清河王刘乘和常山王刘舜乃是一母同胞,亦因两人同为少妃,勉强算“同命相怜”了。

然待得裴澹扶正妃位后,仍愿让自家儿女善待公孙慧的儿子,就真是不容易了。

公孙慧出身匈奴,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她能扶正妃位,皆认为清河王日后会另纳正妃,若现下与她过于亲密,待得正妃入府,又当如何应对?

旁人且不论,诸位亲王妃就从未将公孙慧视为真正的妯娌,正妻和妾室本就是隔着界限,日后若清河王另纳正妃,诸位亲王妃没任何理由站在妾室那边。

然待他们入仕为官后,却仍须层层历练,积累政绩和资历,慢慢的往上攀官位,若非得蒙天家另眼看待,无法平步青云,想要熬到入列朝堂,多已须发花白了。

在这些文臣眼中,武将多是些粗俗而不通文墨之人,军武世家出身的武将倒还好,那些出身寒微却凭空窜起的家伙,十有八九都是有理说不清的兵痞。

高祖刘邦起于市井,不少开国功臣也是泥腿子出身的,故在夺得江山社稷后,包括老刘家在内的诸多新世家都迫切的想要从骨子里“高贵”起来。

行走坐卧,吃喝拉撒,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能看出个人的教养,贵族是要从生活中小细节培养起的。

在此等情形下,老宫人在出宫后,成为世家大族的“抢手货”,纷纷被延请入府,也就不难理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