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

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如陛下常言,货流就是金流,没有商家,就没有商税,地价更不会上涨,塬南邑工坊区汇聚愈多的商家,所谓的群聚效应就会愈发明显,相关产业链亦会愈发完整,朝廷的财源才会更多。

地价若是涨到让后续商家望而却步,就有违朝廷本意了,刻意压低地块售价也不妥当,倒不如通过诸如补价置换或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拆迁事宜商议妥当,无论是官府还是商家的行动都极为迅速,使得营建匠师们提出的工程规划得以迅速实施。

为避免影响驰道两旁的百姓往来,这条驰道如寻常道路般,在沿途设立了大量形制不同的驿站,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百姓可绕道各处驿站,在驿卒的引导下通行。

然在横穿泬西邑及穿过龙首塬南麓的路段,有鉴于是人口密集区,为免太过影响交通,朝廷不但将沿途驿站的数量加倍,更是开创性的用钢骨木制结构修筑了十余座所谓的人行天桥,车驾虽不得通行,然往来的行人却十分便利。

帝国科学院的工程研究所更已创立足足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掌营建的少府司空抽调出诸多经验丰富的匠师,与遗孤内院挑选出的学子共同研习刘彻撰写的工程建筑学,慢慢琢磨,对如何造桥铺路从头学起,更是不断验证乃至改进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

改进黏浆土的配方,熟悉钢筋水泥架构的建筑工法,十二年中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从各郡县造桥铺路的诸多实际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终归没辜负皇帝刘彻的期待,也算小有所成了。

对负责过诸多大工程的营建匠师而言,在泬水上造桥的难度实在不算高,然为了保障足够坚固耐用,他们还是提出较为保守牢靠的建筑规划,在钢轨驰道要横渡泬水的路段引渠分水,额外挖出两条南北向水道,这意味着不是要修筑一座大桥,而是三座较小的桥梁。

要执行这项工程规划可不仅止是引渠筑桥那般简单的,不但要将沿岸的不少工坊拆除,还要在分出的两条水道上额外修筑数座的桥梁,以供行人和货车通行,否则附近的居民和商户要比过往多绕行数里地,对人货流通造成极大的不便。

好在大汉处于皇权时代,只要皇帝陛下发了话,让大农府出赀好生补偿那些被迫拆迁作坊的商家,倒也不致引发甚么民怨。

大农令东郭咸阳更是精明,让属下官员召集那些商家商议,给他们两个选择,一者是公府出赀补偿他们,一者是在塬南邑持续南扩的工坊区给他们划拨地块,让他们重建作坊,并适度减免三年的商税。

不出所料,商家们皆是纷纷选择后者,表示不要大农府任何补偿,盖因泬西邑受地形限制,已较难外扩了,且因毗邻泬水和渭水,官府对邑内工坊的排污清污管制极为严苛,塬南邑的交通远比泬西便利,除却污染较少的小手工业作坊,想制作大宗货物输往中原的商家,多是纷纷在塬南邑购地置产,将自家工坊搬迁过去,使得塬南邑工坊区的地价逐渐飞涨。

如今大农府肯让他们免费置换地块,将工坊从泬西邑搬到塬南邑去,这实在是天大的好事,虽说工坊拆迁损失不小,易地重建更会暂时无法产出,然相较塬南邑工坊区不断上涨的地价,这都不算甚么,能在泬西邑兴建工坊的这些商家本就是家赀丰厚的豪商巨贾,并不会因短期亏损而硬生生放弃更为长远的庞大收益。

说难听的,但凡能在塬南邑工坊区有地,日后就算自个不想再建工坊,无论是出租还是发卖给旁的商家,所能赚取的利润都远超现今的损失。

商家们如此表态,自是两全其美,国库省下了大笔赀财,虽说置换出部分地块,但塬南邑不断往南扩张,南面的那些荒郊野岭本也是现成的,原本还得公府出赀平整,现今这些商家为了早日搬迁工坊,必会主动代劳,公府实则是不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