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汉中王传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贤被拒

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贤被拒(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胡昭听了刘征的话,笑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普天之下,人皆有所,亦皆有其命,正如汉王,必得以身殉道于天下也!胡昭与汉王天命殊途,岂可同归?”

刘征听了胡昭的话,心里自然很失落,看来这胡昭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为己所用了。不过好在胡昭虽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为其他人所用,如此倒也无不可。

刘征与胡昭的对话,一旁煮茶的司马懿都听在耳中,听到老师拒绝汉王时,司马懿舀茶的手稍稍停顿了一下。

胡昭其实一直在关注司马懿的表现,看到这一幕,胡昭其实已经心中有数。

刘征正感慨于胡昭不为己用,却不想胡孔明接着又说道:“昭虽然无心仕途,不能为汉王效力,不过却也愿意为汉王举荐一人!”

胡昭显然是看出了刘征的意图,这话就是明确告诉刘征自己是不愿意出山的。

刘征听到胡昭的话,顿时觉得这胡昭果然才智过人,自己在胡昭面前俨然无所躲藏,这样的人才,刘征真不想轻易放过。

“先生志洁高远,隐此山中,自可保一身,然即可保一身,何不保天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先生乃饱学之士,当此乱世,正是有所作为之时。以此上智,捐弃山野,岂不可惜?”刘征问道。

胡昭听到刘征能说出这样的话,倒是颇感意外,刘征在胡昭的眼里,确实不同于袁绍之流。

不过,胡昭早已经是无心功名,志在山野,当然不是刘征几句话能够打动的。

刘征听到此话,急切的问道:“不知先生举荐何人?”

胡昭看了看司马懿,说道:“仲达!你今已二十有二,在我这里也已经待了七年了,为师已无可授,何不就此出山,去施展一番?”

刘征这才明白胡昭是要举荐自己的学生。可这司马懿年纪轻轻,真有大本事吗?刘征还是很持怀疑态度。而且司马家篡魏的故事,作为后世人的刘征可是很清楚!自己若把司马懿收为己用,谁知道他将来会怎么样?这可是颗定时炸弹,刘备、曹操如何对待自己,这些都还历历在目,刘征心里可没有把握能够制住司马懿,尤其是刘征从司马懿的眼神中完全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两汉之世,许多的名贤大儒,都选择了隐居名山。这些人的志向本来就不在朝野,史册将这些人称作“逸民”。逸民者,节行超逸,谓有德而隐处者。胡昭便是这样的一个隐士。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隐士”,这些人也隐居在名山大川之中,不过这些人往往标榜自己不愿沾染尘俗,又或者每每向人感慨自己有济世之才而无所用。这些“隐士”们互相标榜,互相推崇,从而使自己名声在外。而一旦有人能够折节求用,便欣然接受,然后弃茅庐于不顾,投身世俗洪流,为求一己功业而不折手段。

两种隐士都不少,后一种也确实有不少真才实学之人,借用这种手段自我营销也无可厚非。

不过胡昭是纯粹的前一种隐士,是真正的隐士。早年在冀州的时候,袁绍数次延请,胡昭皆不受,反而逃离冀州,来到这陆浑山。后来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也多次派人前来请胡昭出山,胡昭亦是推辞。由此可见,胡昭乃真隐士也!

刘征虽然是亲自到访,但胡昭心意坚决,无论刘征如何说话,胡昭都不为所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