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阳光大宋 > 457、骤来风雨

457、骤来风雨(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梁丰这么一搞。很多人都不满了,那个科举当官的捷径之地。居然要办成一个大杂烩。这岂不严重引发了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教育价值观的崩塌?人家迷茫了,这是要干啥?难道以后朝廷做官,连泥水匠、修路工都可以?那朝廷倒是给条圣旨啊!

圣旨没有下,可见朝廷也没觉得这是好事。既然不是好事,那就该骂。我们当家长的,投入那么多财力物力,好不容易在孩子心中培育出一条光明前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你这么一弄,那孩子还能安心读圣贤书?还能安心科举?

也不知道梁丰到底咋想的,这厮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每天照样乐乐呵呵上班下班,课堂上几个孩子也好,十几个也好,他照讲不误,兴致不减。一面还不停催促范仲淹,能不能加快点节奏,把大神们都请来。现在这样子,朝廷的官儿都以来国子监上课为耻了,圣旨也不灵,人家三推四推,死活不接。赵家也拿着没办法!

范仲淹叹气点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把自己闷在屋子里,白天黑夜的也不知道干些啥。

终于在三月初,老范做的事才被梁丰知道。

多谢“流年的印记”打赏!

~~~~~~~~~~~~~~~~~~~~~~~~~~~~~~~~~~~~~~~~~~~~~~~~~~~~~~~~~~~~~~~~~~~~~~~~~~~~~~~~~~~~~~~~~~~~~~~~~~~~~~~~~~~~~~~~~~~~

范仲淹没有料到,为了一个新设工学,朝野上下,几乎将以前对梁丰积攒的少许好感和理解都化为乌有。不但猛烈抨击他的工学计划,甚至连前些日子基本上都认可的律学、算学和武学等等都一起否定之。

《京华报》对梁丰的国子监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

现在的《京华报》自从夏竦被撵回老家后,就由一直郁郁寡欢的陈执中做了主编。他上次竞争御史中丞未得,反而被重重压下,后来还是薛奎推荐保举,去主持朝廷喉舌。

陈执中来到《京华报》,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或者说是别人期许的本事来,平平淡淡,别说比不上以前的《汴水闻见》,就连夏竦在时的情形也差了许多。原来夏竦在时,曾经到过一期两万份的高峰,现在在陈执中手里,只有每期区区五千份的发行量。而这要不是看在别人不具备梁丰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和开封府、皇城司等等大量的底层资源,无法成立报社同他竞争的话,这份报纸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他总是登载些扯淡的事,动不动就是圣人之言。前贤行述以及朝廷大事背书。连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趣事轶闻、小说连载都几乎消失不见。版面也缩小了将近一半。这样的破报纸。人家爱看才怪!

但是最近他生意忽然好了起来,就因为全社会都找到了一个吐槽的目标国子监!《京华报》一面倒地将所有咒骂梁丰胡作非为,倒行逆施、违背圣贤教训、容忍三教九流于一炉,玷污朝廷重器、误人子弟,等等等等,简直是罄竹难书!

老百姓开始哪知道这个?可是一看报纸,一打听,也就跟着议论起来。话说先帝爷有言在前:天子重英豪。文章叫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寻常人家勒紧裤袋,但凡儿子没有蠢到猪一般的地步,谁不供养几年,好生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发财发福,光宗耀祖?国子监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圣地。当然,这是在外人看来的国子监。

但毕竟是国子监啊,它代表了朝廷教育的方向和最高水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