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长了翅膀的良知 > 第四回 好似有点不同

第四回 好似有点不同(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的回信这样说:人生最大的动力就是爱好与实际和能力三者融合,比方说,一个人爱好踢足球,而且有很强的实力,他果然当了足球运动员。那么他的动力十足,也就动力的最大值。

水生回信说舒朗肯定遇到了挫折,抱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心理不安定才这样思考。水生明确点给舒朗,人生最大的动力,就是对自身不足的自我补偿。不管是一生还是一段时光,不管是人生最终目标还是分段目标,动力都来自那里。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补偿了。

显然,舒朗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捷径去吧”的信条,显然与之背道而驰。

舒朗无从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性格的人生场所。你改变不了它,就应该适应它,你改变不了它,就应该被它改变。对此,仿佛只有舒朗例外。水生的动力论留在舒朗的心里,却没有改变舒朗的倔强。

社会的砾石在一点点的消磨舒朗的稚嫩,性格棱角分明的坚毅的舒朗,能否接受这样的磨砺呢?

“干啥要数,编制五人,五张办公桌。你必须相信有五个人。”

无味的争论,引来了科长不满。

科长插话了,说了一句令舒朗记忆一辈子的话:“我们做人做事,不能任凭自己的观点,要相信报纸,相信文件,不知真假时,不要主观臆断,要相信党。”

舒朗没有这样高的觉悟,自然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必然注定了他政治起步的迟钝。二十多年后,舒朗对面的那个同事,升任到省级部门当领导。当然这里只是借此说一下舒朗政治上的不成熟,没有贬低他人的意思,那个同事即使当上了领导,他与舒朗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舒朗的这种不成熟,切实的影响了他的政治进步。

他终于奇怪地发现,在那个开始讲究学历的年代,单位上的好多同事,包括一起工作的人和工作中默默无闻者,一个个的被推荐上了大专深造,或者经单位推荐考上了电视大学,脱产学习。

舒朗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开始思索,先是觉得有失公允,单位宁可浪费珍贵的大专深造名额,也不允许全单位人员公开竞争,让有考取能力的人参与竞争考试,而单位推荐的人员,绝大多数又都在考试中名落孙山。舒朗迷迷糊糊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力不能代表一切!竞争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环境!环境难得公平!现实的环境,不是为自己这样的人准备的,他开始感到苦恼。

年轻人没有追求那都是假的,每一个人都在奋勇向前,冲击一道又一道的终点线。但是追求应该是有捷径的,就看你走在哪条路上。有的人嫌这条路太拥挤,而改弦易辙;有的人为了不走捷径,而放弃了追求;有的人为了走捷径放弃了原来的路;有的人为了走捷径放弃了人格;有的人为了走捷径误入歧途,还有的人不胫而走。

但是舒朗苦恼过后依然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捷径去吧的信条,始终觉得自己的路上会是一路阳光。

探索与思考让他想起来,水生给他来的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