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逐鼎 > 第762章 立国2

第762章 立国2(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鸿驴寺,掌典客、司仪二署,典客署掌外来使节小四夷君长朝见之礼、收贡、回赐,并有掌客十五人,司仪署掌高官凶丧眸葬营墓之务。

内侍寺,主管内宫太监和宫女的选拔,核查。

此外,还有宗人府,官员全为皇族,掌天子宗族谱蝶及外戚事务。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之机构。不过,赵询没有亲弟兄,只能自己掌管,但其记录皇室成员的一切,自己的已经有多个儿子、女儿,并不为此担心。

大赵皇家学院,有大赵国君为学院宗长的书院,也是大赵最高学府。其下有经学,学习儒家经典,算是正统学说的聚集地;律学,法家学说,吏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官员都需要在法学院学习之后,方可就职;匠学,各种工匠、技师学系;水力学,水利工程学系。算学,学习算法之术;武学,也就是武备学院,是武将学习之地,此外,还有十余个各个不等的学系,囊括各个方面。

少府,辖中尚署,掌膀祀圭璧、天子佩饰;左尚署,掌车乘制造;右尚署,掌鞍辔、纸笔等:织染署。掌冠冕小组绶小织仞小染色,有染坊使;掌冶署,掌玉器、金属器制作;各署小监还有监作多人不计。

为了防止专权,新朝律令,三省三院九部官员,不得兼任和遥领其他任何实职,各部官员,皆有熟悉相应诸事的官员担任。

此外,大赵的监察机构为都察院,其中,主官都察御史,一人,正三品;御史大夫二人,从四品。

由于御史台具有相当的权力,相当于整个帝国的监察机关,个置关键。赵询则直接将原本从三品的督察御史提升一级,与九部尚书并列。且都察院直接向国君负责,绕开三省,如此,督察御史级都察院上下官吏才能无惧其他官员的阻碍和威胁,直言进谏,才能更好的发挥监察作用。

都察院下属三殿前御史司、督查司、监察司三司。其中,殿前御史司则监察朝中百官、皇亲国戚、勋贵。督查司,则分布诸州府县,监察地方官员,有直接向皇帝密奏之权,其密奏,无需经过三省查看,直接面呈皇帝。此可谓是地方官员头上的一把刀,地方官员自然会拉拢腐化他们。故而,督查司在各地的督察使都会不定期轮换。

监察司,负责天下牢狱诸事的核查,尤其是被判定死刑的案例,都必须经由监察司、大理寺和刑部三大衙门统一复查,才可定罪。此外,其还负责各地上告冤案的查察。

内务府,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六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内务府掌管皇家府库,下辖皇家商号。

内务府下六司三院,三司,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都虞司设郎中、主事、委署主事、书吏,掌内务府武职官铨选及畋鱼之事;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宫女品级;会计司,设郎中、员外郎、六主、委署主事、书吏,掌内务府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先用宫女、太监,亦由该司与内侍司共同选拔、管理;营造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宫廷修缮工程;庆丰司,设员同掌仪司掌牛羊畜牧之事;邢事司,掌审内宫太监宫女刑狱案件;

此外,其下还有六寺衙门。其长官为卿副长官为少卿。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由秦之时的廷尉发展而来。除卿、少卿外,还有大理寺承、大理正二人,司直六人、评事十二人、狱承二人等。

太常寺,设太常博士四人,太祝六人,奉辛郎二人,协律郎二人。下设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

光禄寺,辖太官、珍横、良酝小卓醒四署,用掌郊祀、朝宴之膳食供设。

太仆寺,辖乘黄、典厩、典牧小车府四署,掌天子小王公车马养护选择之事。并与兵部一起,监管大赵在各地的牧马场,掌管地方牧马诸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