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逐鼎 > 第783章 西域事毕

第783章 西域事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不危及到他们的生存问题,这些百姓一般是不会离开家乡,不会轻易反对官府朝廷的。但是,要是让他们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这些百姓自然会抛弃官府朝廷和诸侯。

赵询之所以当初没有在合并了兖州军之后没有立刻南下,也是因为南方诸侯在效仿赵军新政,使得南方之地也开始有复苏的情况。另外,当初南方诸侯实力还比较强大,彼此还没有全面对立。赵军一旦南下,南方诸侯势必会联手抗击。

赵询还担心一旦自己南下有与诸侯进入混战阶段,双方损失不小,最后会便宜外敌。故而,赵询才先外部后内部。当然,前提则是南方诸侯自己混战,不会轻易北上。结果,赵询的打算成功了。北部的外敌重创,虽然不敢说突厥人已经彻底降服,但是,他们想要南下趁火打劫,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在边界之地,几十万的镇军和地方守备军死死的钉在边界线上,而内部稳定,储备了大批粮草物资,国库充盈的赵国,也不惧怕突厥人的南下。当然,此刻突厥人左右两大团体还在赵国的引导下,还在内度之中。所以,北部的外敌算是消除了。

至于西部,西域之地诸国都被灭除,成为赵国新纳两州之地。相比北方,西部的外敌算是彻底的根除。而现在,南方诸侯之间,也是打生打死,彼此之间早已经是满腔仇恨了。此外,一些诸侯也在连番大战之中实力削弱到最低,也方便赵军回身收拾残局。

赵询回到幽州城,文武重臣迎接,其中的盛况,自然是无需多谈。现在的幽州城,可以说,是天下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一。要是算上民生,幽州城绝对在天下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中位列第一。

对与权贵来说,他们舍不得自己的权势,换了国家和国王,他们自然是不满意。但是,对于下面的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自己生活的好,现在谁在当家作主又有什么区别呢?或许不少遗留的权贵和大族对赵军统治这里不满,但是,只要下面的百姓满意,这些所为的遗留下来的权贵和大族,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赵询为何要对诸国权贵下手的原因,这些所谓的权贵和地方豪强,则是前朝的既得利益者,现在赵军要一统西域之地,这些人手中的利益和权势,自然将成为历史。虽然赵军不惧怕,但是,能清理干净,就无需留下隐患。换句话说,哪怕是将这里推到重建,也要让这里彻底归属于赵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他们战败收纳。

这西域之地可不是中原,这里的居民都非汉人,各地当家作主的也不是汉人的豪强权贵。所以,赵询才对这里进行大清理,哪怕让原有的秩序崩散,也要彻底建立赵国体制。从现在的情况看,赵军在这里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得到了较为完美的收获。

四月初,赵询留魏子林统筹西域两州事物,率领大军折返中原。

赵询和赵军大军的折返,让中原之地的百姓和诸侯纷纷震动。对于百姓而言,赵询的折返,也就意味着,西域之地,已经被大赵军队平定。对于他们而言,赵军的强大,自然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因为大赵的越来越强,连灭西域诸国,使得幽州城成为新一个天下中心。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幽州城,商人不用说,越来越多。此外,还有许多的读书人,也开始王幽州城汇聚。毕竟,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大赵要坐拥天下了。他们这些读书人,再不出来谋一职位,日后想要在新朝为政可就机会难得了。当然,不是说新朝之后赵国不需要人才了。而是新国之国,就算科举,上位也需要有空缺才行。此外,科举可不是那般容易就能榜上有名的。

而现在赵军势力逐渐扩大,许多地方需要官吏。特别是赵国将官和吏一体化之后,开始招收读书人,培养相应的令吏为地方底层官员。而现在为吏也不是什么被人看不起的职位。反而,日后有官职空缺,这些令吏则是首要考核目标。所以,越来遇到的读书人,开始向赵军权利中心汇聚。

除了这些读书人,最多的还是商人。幽州城北通辽州、定州,南通冀州、青州,还是赵国现在的国都,商业兴盛,商人通行此地,也属常事。在幽州城,还能看到与汉人大不一样的西域商人和通过海路往来的波斯等地的商人。

就是南方诸侯治下的百姓,也希望大赵军队早一日南下,统帅天下,在南方之地实行新政,解救他们与水火之间。不得不说,诸侯混战,受难的最终还是普通的百姓。尤其是最近赵军在西域之地连番大胜之后,这些诸侯也开始急躁起来,想要在赵军大军折返之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所以,战事更加频繁,百姓生活更加的艰难。

当然,也不是说南方诸侯罔顾民生。赵国的一些新政策略,南方诸侯也有学习,也有实施,只不过没有北方赵国那般干脆罢了。单单说起来,这些新政在南方诸侯治地的实施,也让南方诸侯治地的百姓生活有所好转。

但是,好转的前提是南方战事平息,百姓才能得以很好的回复生产。可惜,南方之地,远没有北方赵国治下那般宁静祥和。最早则是南方诸侯混战齐军,雍王司徒雷大军南征。接着,赵军雄立北方,南方诸侯又在混战不休。

结果呢,导致百姓身上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不少。这不仅仅是因为诸侯大军所需,增加了不少赋税。更重要的是,诸侯大军连年混战,需要不少兵丁。那么,这些士卒兵丁来自那里呢?还不都是诸侯之下的青壮。

如此以来,使得各地青壮减少,百姓家中劳力不足。劳力不足就无法进行农事,而繁重的赋税又向一道绳索牢牢的套住他们,让这些百姓无法脱身。所以,南方诸侯之下不少百姓都成为流民,四下逃亡,被赵军从各个地方接收,这也是南方诸侯治下百姓渐渐对南方诸侯不满的主要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