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逐鼎 > 第784章 现状

第784章 现状(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整体来说,整个赵国上下,都处在一片宁静祥和,平稳发展的状态之中。北方的突厥部落,却依旧咋大战不休。自此被赵军撩拨,在赵询的诏令之下,东部突厥部落和西部突厥部落开始持续不断的厮杀。

一开始,东部突厥部落之中,也有不少人看出这是赵国的借刀杀人,想要削弱突厥诸部的主意,本不愿遵从。但是,不少部落的首领,还是很向往那个西部三大可汗之位的。再加上赵询的逼迫,东部三大可汗,也不得不出面表示,要与西部突厥部落大战。

此战一开,前后就僵持了两年之久。其中,大战不少,持续的僵持战,也是不少。时至今日,西部突厥部落已经元气大伤,但东部突厥部落,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本,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西部突厥部落自然不是东部突厥部落的对手。但是,不少与夏州、并州接近的突厥部落,见到那些臣服与大赵的那些部落的生活待遇,其中,不少小部落都开始向赵军表示臣服,愿意并入大赵之中。

这些小部落,实力不强,受到大部落的剥削,故而,很难与赵国商人贸易,以换取其所需的全部物资。因此,在部落族民的要求下,这些小部落开始融入大赵之中,对东部突厥部落造出了不小的影响。

所以,在赵询折返幽州城之后,就开始王西域凉州调派读书人,下令西域两州官府,新办汉学,以汉话、汉字为西域之地官方标准。

等解决了西域急需之事后,赵询才开始了解现在赵国的发展和天下局势。

赵国的情况,整体来说,都在稳步向前发展。北方的辽州、定州、夏州等地,也在这么多年的时间之中,已经彻底的稳定了下来。在这些地域,汉人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绝大部分的外族,也早就以汉文化为准,开始融入汉人之中。近几年,这些地域和中原诸州一样,基本上都是连年丰收,为赵军囤积了大批的粮草物资,也为赵国提供了大批的牲畜和战马。

也正是因为这些地域不仅无需朝廷提供帮助、支持,而且开始让朝廷获利,能收取的赋税逐渐增多,才能让赵国大军放心的远征,并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虽然这些州都是赵军打下来之后才开始移民发展的,但是,这些年赵军为了这些边界新纳之地,可是付出了不少。

不过,这两年,这些地域,已经开始为赵军提供支持。对于大赵而言,这些地域,已经不再成为朝廷的负担,而都成为大赵稳定的后方之地,为大赵输送各种物资。

虽然东部突厥部落与赵军贸易,获取了足够的粮食,甚至一些赵军替换下来的兵甲器具。在武器装备之上,东部突厥部落占据了上风。但是,西部赵王不希望东部突厥部落大胜,同样暗中派遣西域人与西部突厥进行贸易,以人口换取西域人的武器装备。

要知道,赵军连败北方诸国之后,那西域诸国的武器,可都是不被赵军看在眼中的。这些武器,既然不能继续被赵军所用,自然就不能将之留下。除了回炉重铸,另外就是卖与其他势力。而这时,不敌东部突厥部落的西部突厥部落就成了最佳的贸易对象。对此,假借南部西域诸国的名义,与西部突厥部落展开贸易,前来、战马、牲畜、奴隶等,都是可交易的对象。这是这般,赵军暗中获取了不少的奴隶,现在还在西域商州之地,修筑城池、驰道和水利工程呢。

琉求群岛和台湾岛,也被赵军全部纳入体系,兵建立海港,作为海军营地。而在台湾岛,大批的流民从南方沿海地带出逃,加入其中,使得赵军大体上已经掌控了台湾岛全境之地。大批量的农田、种植园被开垦出来,成为赵军的粮食和白糖产地。

相比之下,赵国境内的商业,则是发在最迅猛的。因为赵国鼓励商贸,统一商税,修筑各地驰道,提高商人地位,使得其他地域的商人,纷纷向赵国汇聚。东部通过大海,赵国商人可以通行与大海想接的其他国家。北方突厥人,也在赵军的兵威之下臣服,使得赵国商人按照官府的要求,纷纷将一些豪华无用的奢侈品卖与突厥诸部首领和贵族,换取牲畜、战马、皮毛和动武的筋腱等物品,以削弱突厥诸部首领和贵族的好战之心。

西域虽然大战,但因为赵军先平北部商州,也早就使得商道畅通,来往商人极多。另外,大赵要在西域修筑新城、驰道等各种工程,其自然需要大量的物资,不少都需要商人运至此地,亦或者在此地为工程提供原材料。

此外,在商部的暗中要求下,大赵的商人,也大量换取海外诸国的金银器物,运输回来,交由铸币司铸造大赵钱币。

也是因为这种种行为,使得幽州城出现了大批量的商人。赵询折返回来,在沿途所看到驰道之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在镖局护卫之下的庞大的商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