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大秦帝国风云 > 12、德妃传书

12、德妃传书(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德妃娘娘凑近来对秦王说:大王,臣妾也想放一放嘛!

那是一条金龙风筝,龙头高昂、龙角耸立、龙爪飞扬,龙尾摇摆,通体金黄色的鳞甲片片闪亮,栩栩如生!

把个老太监欢喜的拉住那手艺人就走:“走!跟我进宫去!”

那手艺人师傅慌了,忙着推脱:要净身嘛?俺不敢去!

老太监笑了:不是让你进禁宫、当宦官,以后你别在这土里刨食了--去内廷司工,以后专门给王庭制作风筝!

连拉带拽,簇拥着那手艺人进了龙亭王宫。

手艺人拍着胸脯:老爷,您今天算是找对人了!从俺爷爷那一辈上,俺家就制作这风筝,远近八方你找不到比俺做的再好的人家了。您明天一大早来吧!俺晚上收了摊子,点着灯火也给您做好了!

老太监:不行,再给你一两银子,我们就在这等着取货!

手艺人没办法,只得驱散孩童、收了摊子,回到巷子里自家的小院,动手制作风筝去了。

风筝真正何时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但肯定是很古老的东西了。相传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古代风筝用竹篾做骨架,绢丝做翅膀,用柔韧的丝绳牵引和使用木拐,至今也是如此。只不过现代有的用碳纤维、钢丝、尼龙杆做骨架,用塑料布、无纺布做翅膀、尼龙线做牵引绳,又发明了放风筝的绞轮。

秦王嬴政、德妃娘娘闻声出来,见了那精美绝伦的大龙风筝,啧啧称奇!扶苏小王子扑上去就要抢,秦王一把拉住。“王儿,这是在天上飞的宝贝,可不是抱着玩的,等一会儿我给你放!”德妃立即重赏了那老太监和制作工匠。

秦王兴致勃勃,看看起了西风,命人架起风筝。“这风筝放飞是有技巧地---本王给你们露一手!”

在小王子扶苏的欢笑声中,秦王屏气凝神、前后小跑着,小心翼翼地转动木拐,在众人的帮助下,将那金龙风筝升起在半空、越飞越高。

洛阳城上空,金龙飞腾、万众瞩目、一片欢呼!

小王子扶苏仰望天龙,围着秦王欢乐地跳跃、奔跑,秦王不得不下令:“小心为好,将扶苏带到一边去。”

这风筝尽管看似简单,却也没那么容易制造。竹片要选厚薄均匀的,有足够韧性还不能太重。风筝的蒙皮(翅膀)与骨架结合要紧密,还要保持好平衡。讲究的风筝一般还拖曳有长尾,这也不能影响到风筝在空中姿态的稳定,风筝飞起来要始终平稳地翱翔天际,不能胡乱摇摆。

牵引风筝的丝绳承受的拉力巨大,还要防范丝线割伤人体,一般需要染色,让人看得更清晰。现代人在公园里乱放风筝,使用透明的丝线牵引,这极易割伤人体甚至害人性命。

别看放风筝的人怡然自得,行人可也要敬而远之。还要好心提醒他--莫触高压线!

古代风筝绢帛上还要作画,没有绝妙的绘画功底也是不成的!

再说那手艺人拿了银子,叫上徒弟帮忙,使出浑身的本事,不过一个时辰,一只庞然大物就制作完成了,又用了半个时辰捻制丝线,等拿出来给众人一看,都各个心中狂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