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 第0187章 诸侯之定(八)

第0187章 诸侯之定(八)(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和尚?”李诚中忽然想起了后世大明的开国皇帝,不禁兴趣更浓:“叫什么?”

“这个和尚一开始也没什么名字的,不过他很擅于蛊惑人心,自称是新罗王族金氏后裔,说是什么宪安王之子,是如今新罗孝恭王的祖爷爷,嘿嘿,真是可笑。所以他的部下们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金裔——就是金氏后裔。他又说这些年一直在躲避金氏王族的追杀,所以曾经随母弓氏为姓,所以又有人叫他金弓裔。后来他又改口了,说自己其实是故高句丽王族后裔,要恢复高句丽的荣耀和辉煌……真是搞不懂,连自己祖先都可以改来改去,这么一个不孝的小人,竟然也在新罗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杨玄恩叹道。

裴頲皱眉道:“这个问题裴某注意过,其实他改来改去只是为了有人追随,但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故去了几百年的高句丽,很少有人会有什么念想。他之所以在民间有威望,其实不在于他的姓氏。这个金裔,嗯,或者弓裔,又或者金弓裔,无论叫什么吧,他自称为弥勒佛祖降世,平日里最喜装神弄鬼,头戴金帻,身披方袍,说是降佛光普世,拯救黎庶,弄出来许多佛迹,老百姓便信以为真。实际上此人尤为残暴,凡攻陷一地,必屠城,因此其部下酷虐无比,新罗官军花郎道兵一听说是和他的部下作战,都十分畏惧……”

在渤海国权贵们的眼中,这个金弓裔是一个如蛇蝎般的灾星,对于这么一个人在紧邻的新罗逐渐得势,他们都是忧心忡忡。所以,李诚中已经明白眼前这些人惧怕的究竟是什么了——万一此人真的在南方建国,对于渤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加深李诚中对于流民“糜烂地方”恐怖情状的印象,大相裴頲补充道:“都督,为了稳定新罗流民,渤海国每月都要耗费上千石粮食,其中还不包括驻军及运粮民夫的耗费,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严重的是,这些流民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南方数府的稳定,许多大户和百姓因为担心,都已经向北迁移。”

“我需要难民的详细数目!”李诚中不置可否,只是简单的提出了一项要求。

除了难民潮引起的恐慌,监国王太弟大封裔和大相裴頲更在乎的是国内的政局。

裴頲道:“这次朱承明向王族发难,很大程度上受了新罗内乱的蛊惑,尤其是金氏,据说和占据北方的暴乱首领金弓裔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裴某所知,朱承明在金氏的鼓动下,与该

首领达成了初步协议,似乎要相互引为奥援,弄什么南北朝。”

大封裔叹道:“本来一个好好的国家,如今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王上当年登位之初,某领命前往长安求取封诏,在长安遇到了新罗国同为鸿胪寺卿的金成烈,当时还与他为争夺朝贺席位的排次有过争执……这两年,新罗不停的向大唐求援,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说起来,也是挺让人叹息的事情……”

金吾卫大将军李元广对此也深有感触:“某家世镇东京,黑水部和铁力部这些年很是有些不稳,与这帮该死的新罗暴民有很大关系,也是受了他们的蛊惑。”

李诚中开始对新罗的内乱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对和渤海接壤的新罗北方局势比较关注,他问起了新罗北方的乱军。

杨氏世镇南海府,与新罗接壤,所以对其了解比较详细。

“新罗北方的叛乱始于十年前,贼帅梁吉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称‘江原道大将军’,攻城掠地,打得新罗官军节节败退。不过此人没什么雄才大略,有了一番境遇之后便止住了攻势,开始享受起钟鸣鼎食来了。所以这十年来新罗还算能够勉强维持下去。但从去年……嗯……如今已是正月,应当是从前年开始,有个无赖僧人加入了梁吉的叛军,情况便不一样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