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 第0415章 决战上党(五)

第0415章 决战上党(五)(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预案》是与原《卢龙节度府兵役条令》紧密结合的,没有《兵役条令》,则《预案》所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预案》实际上来自于李诚中穿越那个时代的相关应急理念,应付的是紧急情况,没有太多时间做准备,这意味着动员起来的男丁没有太长的时间来进行军事训练,这样的男丁拉上战场最多起到民夫的作用,连辅兵都算不上。

好在李诚中对《兵役条令》的执行非常重视,三年来,军事参谋总署和判官署定期对治下男丁进行军事训练,连续三年来,接受过每年二十四天军事训练的男丁达到二十万,接受过两年共四十八天军事训练的男丁超过三十万,只接受过一年二十四天军事训练的男丁则在二十万左右。从广泛意义而言,河北大地(包括关外营州)接受过二十四天军事训练以上的十五岁至五十岁男丁超过七十万。

有这七十万男丁,《预案》才算有了启动的基础。

而《预案》的第一次启动,就是全军总动员,这是一级预案!他的内容是,作训司征募处在各州县官府的配合下,强制要求符合年龄的男丁加入军队,五大训练营立刻高速运转,以十五天为一周期的速度,将新兵初步编制成营。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动员出七十万大军的,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这七十万男丁是整个河北的菁华所在,如果真的将他们推上战场,那么河北的生产状况就会恶化到极为危险的程度。同时,穷河北之力,也不可能支撑七十万大军作战。

这已经是目前为止,李诚中麾下所集结起来的最大军事力量了,河北内地还有两万多驻守州县的预备兵,并不是说不可以继续抽调,但一来两万多人并不能对战事的进展起到什么重要影响,二来预备兵一旦抽空,河北各州县连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都会失去,很容易引发地方混乱。

虽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以少胜

多的战例,但每一次既然都能留载史册,就说明这种战例非常稀罕,无一不是经典。从军事作战的原则来讲,以多胜少才是可取之道,也才是战争的常态,总是寄望于以少胜多,那是赌博、是冒险。

梁王手上兵多,他就可以拉长战线,同时展开多个战场,可以选择的进攻方向和进攻方式也会很多,对李诚中来说,战线越长、战场越多,燕军的力量就会越分散,形势就会越被动。

另外,梁王承受失败的能力也会很强,反之李诚中却经受不起一次重大损失。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五万人的损失,梁王发发火、砍几个败将的脑袋,这事就过去了,丢了五万人,他还有好几个五万人;反过来,如果李诚中丢了五万人,那么这一仗就不用再打了。

因此,虽说是发布了一级动员令,但军事参谋总署的预期整训兵力并没有那么多,动员的重点,仍旧只放在十八岁至三十岁男丁之间。七月份开始,首先征募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男丁,要求当月整训十万人进入上党。

对于河北来说,支撑二十万人在上党作战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上党离河北不远,属于家门口作战。但以二十万人对抗诸侯联军五十万人真的够么?这个疑问让年轻的军事参谋总署仍然有些不够自信。

因此,八月起,征募范围扩大至三十岁,至十月底,要求在邯郸地区再次集中十万人,屯于邯郸,一旦上党战场需要,就可以随时出关。这样的准备可以极大缓解后勤压力,得到了后勤司和判官署的勉强同意。不过后勤司和判官署也向虞侯司乃至李诚中发出了警示,这个数字不能再增加了,否则河北的民生将会被拖垮。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七月,以军事参谋总署和判官署之能,想要完成一个月整编十万人的任务,也力有不逮。不过李诚中并没有将动员令局限在关内,位于柳城的营州都督府将是第一批动员令执行的主要部门。

想要和以梁军为主的诸侯联军在上党地区一决雄雌,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李诚中默默扫视着远方的敌军营盘,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暴兵!

天佑二年七月,军事参谋总署发布军令,启动尘封三年之久的原《卢龙节度府军事动员预案》,实施全军总动员。因为“卢龙军”这一称谓太具地域特色,所以两月前,全军已经正式更名为“燕军”,只不过各项规章和发令还没来得及更改,至今仍然带有“卢龙”的字样。

原《卢龙节度府军事动员预案》制定于天复二年春,至今已有三年,却始终束之高阁,从未启动过。《预案》中规定,一旦卢龙军遭受巨大威胁,将按照不同的威胁程度,施行相对应的动员机制。

《预案》将卢龙军遭受的巨大威胁分为三级,区分低度、中度和高度,分别对应三级动员令。如果卢龙节度府遭受敌军进攻,则发布三级动员,即全军动员;如果遭受大规模进攻,且战事不利,则发布二级动员,即除全军动员外,将十八岁至三十岁的受训男丁组织起来,作为补充兵力应对敌军;如果卢龙节度府评估出来的威胁十分巨大,事关卢龙整体存亡,则将动员范围扩大至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再扩大动员范围,就没有必要了,如果连四十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动员的话,河北基本上就已经输掉了战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